初读这本书,我没有什么感想。因为我向来不太喜欢阅读这类作品。但在我想起看看时间时,却恍然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一个多小时。
明明自己才是一个理论上刚刚才要进入高中就读的年轻人,本不可能体会到他们夫妻二人亦或他们为人父母的感受。但在杨绛先生笔下,我依然深深体会到了他们三人生活时的喜怒哀乐,以及那对于写作时早已失去这一切的杨绛先生的特殊价值。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夫妻二人在结婚后,结伴前往牛津求学的那段日子。虽然那时的他们生活不富裕,杨绛本人也无法支付自己的学费,但我认为那段日子留给她的回忆绝不仅仅是自己一人在图书馆自习的经历。
那时的他们都很年轻吧,两人的生活经验也都不丰富。但却依然在杨绛的坚持下,搬离了可以享用现成的三餐的老金家,夫妻二人独立生活。那时杨绛还不会做饭,钱学森更是连火柴都还不会用。所有现在我还是无法想象是什么给了他们搬出去的勇气。但结果倒是挺好,夫妻二人不断摸索,学会了各式各样的独特的料理方式,钱学森也终于学会用火柴了。那段时光教给他们的除了牛津传授的大量的学识外,这些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以及值得回味的生活经历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很可惜,杨绛先生却在体会了这一切朴实的幸福后,相继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这对她来说应该就是她毕生的遗憾与不幸了吧。但她依然坚强地活着,带着对丈夫与孩子的思念活着,并且将这些回忆通过书籍,告诉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