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太擅长整理的人,这从我乱七八糟的电脑桌面就可以看出。刚开始并没有觉得这种习惯有什么不好,但是在工作中,我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不是很强,这让我意识到,这方面能力的不足,可能是不擅长整理造成的。有些微小的习惯,看似无关紧要,可是仔细、深入地想想,又细思级恐。而一个好的习惯,在时间的累积下又可以变得无穷大,这不正是复利的作用嘛。因此以这本书为基础,我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希望可以纠正我不喜整理的坏习惯。
对于个人知识,我把它分成 三类 1、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2、工作中的笔记、经验及总结;3、头脑中的灵感及想法;而个人知识的管理,我认为应该从记录开始。这也是从《印象笔记留给我的空间》这本书中学到的。记录微信、网页中浏览的文章、读书笔记、个人目标、书单、待办清单,经验总结、通讯录,甚至纸质笔记,总之你所能够想到的东西都可以在印象笔记中存档。
德国心理学家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如果一周之内不去回顾知识,我们已经忘掉了大半。我们要抗衡遗忘,记录并不断地复习是最好的办法。印象笔记的好处便是随时随地的记录,分类,搜索,并能够获得多个设备信息的同步。这也方便了我们对信息的查找和回顾。
我把自己每一天的反思日记,记录在印象笔记上,这让我可以每天回顾自己的反思和收获,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并能够经常回顾。很多思路在没有记录下来之前是不够清晰的,一旦把它们写下来,才能够捕捉到它们,并将有序的思维永久保存。这个习惯的累积,让我受益匪浅。
在开会之后有许多的纸质笔记,这些笔记时间长了会被无情的丢弃,连带着会议上的记录也会随之丢弃。这就造成了纸质笔记无法保存,信息丢失的结果。因此书中提出将纸质笔记电子化保存到印象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记录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通过记录我找到了自己的关注点。同时通过收集,整理信息,锻炼了分类、归纳、总结的能力,使自己更好的消化吸收知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说个人知识管理从记录开始,那么记录是为了更好的加工信息。把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知识内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总之,本书借着印象笔记的记录功能,教给我们如何分类整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知识和灵感,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生活更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