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与新教育同行的暖心旅程

导语: 从迷茫新手到坚定教师,是新教育照亮了我的路。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脆弱、成长与守护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孩子的眼泪,有家长的焦虑,更有我们一起静待花开的坚定与幸福。

站在讲台上的第一天,我和许多新老师一样,心里装着满满的理想,却也盛着满满的问号: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的走进孩子的心里?

幸运的是,在我最需要答案的时候,我遇见了“新教育”。那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像一束光,照进了我迷茫的教育世界。

而今天,我想讲的故事,关于一个特别的小男孩,以及我们共同走过的一段路。

01. 初遇:那个总是问“可以回家写吗?”的男孩

开学第二周,一个小男孩总是怯生生地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这个字……我可以回家写吗?”

起初我没在意,直到发现他在学校写得歪歪扭扭,家里的作业却工整得像打印的。一通电话打给妈妈,真相让我心疼。

原来,孩子在幼儿园没学过写字,妈妈又特别要强,怕他落后,写不好就擦掉重写,一行字常常要写到深夜。孩子对写字的恐惧,可想而知。

那一刻,我没有去评判对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抚焦虑的妈妈。我告诉她:“别急,我们一起来做‘园丁’,给孩子阳光和雨露,然后,静待花开。”

信任,是一切教育的开始。

02. 波折:0分试卷与黑板上的那个“学”字

接下来的日子,并不顺利。

拼音他记不住,名字也写不出来,一着急就掉眼泪。最让我难忘的,是那次期中考试——他语文考了0分。

拿到试卷,我心里沉甸甸的。但我没有把分数告诉孩子,也没有责备家长。因为我知道,这张0分试卷,衡量不了他这半年来的努力——他敢自己写字了,他会问问题了,他眼神里的胆怯少了。

不是每一朵花,都要在同一时间绽放。

真正的转机,源于他的一个爱好——画画。他笔下的恐龙活灵活现。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拼音字母也画出来呢?

我把“a”画成扎辫子的小女孩,把“o”画成圆圆的太阳。果然,他兴趣大增,在涂涂画画中,竟然记住了所有单韵母!

更让我“破防”的,是之后的一幕。那天学写“学”字,下课后,我看见他默默走到黑板前,踮起脚,一笔一画,写下一个大大的、虽然歪斜却无比坚定的“学”字。

他转过身,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我。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知道,一颗自信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03. 同盟:最好的教育,是家校双向奔赴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的妈妈是我的“最佳战友”。

我们从最初的试探,到后来的无话不谈。她放下了“完美妈妈”的包袱,我开始理解她内心的焦虑。我们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教育同盟”:

我拍下同学教他认字的视频发给她:“看,我们都在帮他!”

她在家尝试我推荐的“画拼音”游戏,并及时反馈孩子的进步。

我们互相打气,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欢呼。

教育最美的样子,不就是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吗?

04. 守望:教育是农业,请静待花开

如今,这个男孩已经二年级了。

他依然不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个,但他会主动举手,能流利朗读课文,甚至敢在才艺表演上背一首《拍手歌》。他的妈妈,也从焦虑的“监工”,变成了温和的“守望者”。

这一切,都让我更加笃信新教育的那句箴言: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每一颗种子,都自带破土而出的力量。而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温暖的土壤、充足的养分,然后,把成长的时间,放心地交给孩子自己。

写在最后:

亲爱的同行们,家长们,

教育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场农业式的耕耘与守望。它需要我们怀揣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去欣赏每一种不同的生长节奏。

愿我们都能成为幸福的农人,在教育的田野里,不慌不忙,静待每一朵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从容绽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