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七节: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课程总结: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4.指导疾病的防治(
阴阳偏盛-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阴阳偏虚-虚则补之(益火之源,壮水之主)
5.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阴阳归属)
四气:寒,凉--阴
热,温--阳
五味:酸,苦,咸--阴
甘,辛--阳
重点理解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含义。
思考题:
怎么理解“阳病治阳,阴病治阴”?
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抑制亢盛之阳,清除实热,即“寒者热之”,又称“阳病治阳”
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当用温热药物抑制亢盛之阴,驱逐其寒,即寒者热之,又称“阴病治阴”
怎么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3.有时候心烦、失眠、潮热、盗汗、情绪不稳是为什么?
上述这些症状看起来都是亢奋,按照阴阳的划分标准似乎属于阳气有余的表现,其实不然。人体健康的前提是阴阳二气平和,如果机体整体或某些脏腑阴气亏虚,就会导致阴气不能有效制约阳气,出现阳气偏亢、相对有余的病理状态,从而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阴虚则热”“阴虚盗汗”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点梳理: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应该怎样治疗?
阳盛、阴盛都是实证,实证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
阳盛有热时热则寒之,阴盛有寒时寒则热之。
2.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该怎么治疗?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都是虚证,虚症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
阳虚了就温阳,古代医家叫益火之源, 阴虚了就滋阴,也叫壮水之主。
3.你知道中药的四性五味都有哪些呢?它们的阴阳又怎么划分?
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中药的五味:酸、苦、甘、辛、咸;
酸、苦、咸属阴,甘、辛属阳。
4.酸、苦、咸味都有什么特性和作用?
酸味有收引的效果,如:五味子、石榴皮、乌梅等
苦味都是泻火的,如:黄连、黄芩、黄柏等
咸味具有沉降的作用,如:盐、芒硝等,用盐炒制的药物可入肾经。
5.辛味是一种什么味道?是辣味吗?
辛味不是辣味,但包括辣味,辛味还包括了具有发散作用的味道,如:葱、姜、蒜,花椒、薄荷、荆芥等。
6.甘味是一种什么味道?和甜味是一种味道吗?
中医里的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不光只是甜的味道,如:党参、甘草、饴糖、枸杞等。
7.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里的寒和热与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寒热是人体的温度高低吗?
不是,寒热指的是阳的象和阴的象
什么是中药升降浮沉的特性?
中药有升降浮沉四种特性,是药物对人体的不同趋向性。升,上举升提,趋向于上。降,降逆向下,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