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31》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今天是戊戌年辛酉月乙卯日,八月十一,2018年9月20日星期四。
今天开始学习王夫之先生对传三章的解读,分为两节,今天是第一节。
这一节的学习重点在于《诗经》中描写文王之德深远的原因在于"缉𤋮敬止",其中,缉熙,缉是持续的意思,𤋮是光明的意思;敬止的意思是"无不敬而安所止",整句的意思是说,文王始终保持光明的品行,无一时不敬,无一事的安排不在应有的道理里,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船山讲解说,"敬"字有两个含义:一种是功夫论角度的,实施敬的行为是功夫;一种是本体论角度的,只说敬而没有具体实施的情况,这时的敬直指心德之体。所以,儒家说"主敬"、说"持敬",功夫在"主"、"持"二字上,这时候,后缀的"敬"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这就不是平时所说的敬畏、敬慎可比的了,畏、慎只是一种态度,并非本质,由此可知,《四书章句集注》中,朱子将"敬止"解释为无不敬,这个"无不敬"即等同于"无不仁、无不义",也就是说,仁义是敬的目的,也是敬的本质,不是方法论的。"敬止",敬是"无不敬",止是"安所止",说的都是已成之德。所以,"缉熙敬止",功夫只在"缉熙"上,"缉熙"就是《章句》中朱子所解释的常常注目,就是传二章所说的"日日新,又日新"。
由于天理始终昭明,昏污净尽,所以实理存于心而庄敬日强。又由于庄敬日强而欲无不净、理无不明,所以可以期望德造其极而无所迁退,这是"绢熙敬止"的良性循环状态及终极成果。
敬,只用于描述心体,是精神性的;止,只体现在事上,是行为性的。后面所说的"仁、敬、孝、慈、信",都是"安所止"之事。
缉熙,是明新的功夫;敬止,是明新的功效。𤋮而缉,即光明且持续,就是不已于明新,就会最终止于至善,这既是过程描述,又是蓝图信念的确认过程。
"无不敬而止之安",描述的则是完成状态,即,明新不已而已然止于至善的状态。
由此可见,实际上,解释"在止于至善"这个纲领上,关键在于"缉熙"二字,即持续光明。
这样的明辨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读懂书,并且做到尽量准确理解,又如先锋如尖兵般开拓进取,掌握方法,直入正题以期登堂入室之效。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