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先学习了素宣老师的《超级笔记术》再来的洋葱阅读,所以我对搭建自己的”阅读知识库“这个观点并不陌生。在素宣老师的课上这一章节叫做“搭建个人移动图书馆”。
二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都是搭建一个强大的外脑,将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储存,调取,内化、迁移,最终形成自己庞大的知识网络,并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多个领域、场景,成功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 殊途同归的整理术
学习这一部分,无论是“个人移动图书馆”还是“阅读知识库”都可以换算成任何有体积、有容量、可储存的“东西”。对我来说,其实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就是“衣橱”。
毕竟我的工作是形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培养专业形象管理咨询顾问的工作,而顾问们常去解决的一个工作就是“衣橱管理”。
在这里先需要澄清两个看起来类似,但实则完全不同的工作:衣橱管理和衣橱整理。
衣橱管理:是根据一个人的场合,结合你的用色、用款,将衣橱的服饰单品进行分类,然后重新成套搭配。所以,衣橱管理一般是形象顾问的工作项目,初步整理过后列出需要购物的清单,然后为客户“陪同购物”,添置单品,最后再将衣橱里的所有单品重新组合、搭配,拍成照片,力求最大程度上节约时间,顾客出门前看着照片将单品A+B+C+D拿起来穿好了、整理好了就可以出门。
衣橱整理:是用分类整理的办法,利用一些整理工具、折叠方法,将衣物进行更好的存放。如果你去过优衣库,观察过那里的货柜陈列,相信你会对这个职业有更深的理解。
其实,观察一个人现在怎么管理自己的知识库,也就能对他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预估;同样的,观察一个人怎么管理自己的衣橱,也就能窥见这个人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
以小见大:一个人会怎么做小事,就会怎么做大事。一个人怎么管理自己的衣橱,就会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
近几年我开始关注一个人的内在环境与其外部形象呈现的相互影响,并且为此研发一系列课程。
其中《性格衣橱管理》的课程,就是探讨“由外及内”的影响。其核心内容也是从一方小衣橱可见一个人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及以往的生活轨迹。
从衣橱状态入手去了解一个人,帮助她梳理自己的过去、现在,找到最好状态,确定人生目标,并陪伴她从整理自己的衣橱开始,改变内在驱动力,改变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从心到身的蜕变~
我在研发这个课程的时候,很多人就说:这个课不就是现在流行的断舍离吗?早就有了哇~
是这样的吗?不是的~
可能一说“管理”,大家先是和“整理”搞混了,就像我刚才给大家解释的一样。其次能想到的就是杂乱无章,无从下手。信息还是物品都需要分门别类、去繁入简。
所以,断舍离很重要一条就是“断”,控制数量。扔吧、送吧、捐吧,好像天下的整齐唯少才是前提。
但是,我认为的“断”不是这个意思。断,仅是去掉确实无用的东西。比如小六老师课上提到的一篇文章里那些无用的串联语、小广告就可以大胆去掉。所以我理解这个“断”是控制出现的样子:也就是要换成一样的包装使其整齐划一,重点突出。
有了整齐划一为前提,至于数量就可以不限了,通过分类整理来管理就好了。毕竟,对于知识来讲,没有量的积累,也就不可能形成体系。对于衣橱和一个家来说也是一样的,数量很多时候就是“烟火气”。毕竟你能想象,如果一个家三口人,只有三只碗,确实是整齐,但是也同样是一副拒绝他人来家里聚餐的样子,很孤独。那一个衣橱如果真的只有3条裙子、2条裤子、4件衬衫内搭、5件外套的话,那这个衣橱的主人会是一个多么公式化、缺乏创造力、无趣的人啊。
人生是百态的,不用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在课程视频里面看到小六老师印象笔记的分类,还有他晒出的办公室纸质文件的分类,都是整齐划一的。我们通过这些可以来大胆推测一下:小六老师的衣橱会不会是杂乱无章的呢?
显然不太会。即便不是每件都叠的那么好,但也一定是区域分明,比较整齐的。
那这样的衣橱和整理在其性格方面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再次大胆推测一下:
1 他有超强的包容和接纳能力,对新鲜的东西充满好奇,不会畏惧,乐于思考其本质并将其掌握,最终化为己用。
2 他有一些整理癖,喜欢一切井然有序,看着养眼,用时快捷方便。喜欢高效的处理事情。
3 他自控力很强,可以影响到周围人,同时也容易给周围人造成压力。因为太有条理,你不会担心他会出错,不会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所以,一般人可能根本想不起来要照顾他。
这是他内在本真的东西,你的内在是怎样的,你的外在就会呈现同样的样貌。所以,虽然我没见过小六老师本人,但我猜他也一定是干净、清爽的,日常的衣服不见得贵但是一定是熨的比较平整,衣摆会妥帖的塞平在裤子里,挽起袖子的时候也不会随手一撸。鞋子应该是干净的,眼镜片上不会有手印,头发不会是乱乱的就出门。如果他的头发长的比较快,恐怕半个月去修一下也是有的。
可是,我们的衣橱难道只有杂乱无章一种吗?显然不是。
我见过整理的井然有序的衣帽间,陈列的非常规整,很多标价未剪的衣服,但是落满了浮土。鞋子整齐的摆在地下室有些潮湿不见光的屋子,很多都发霉甚至长了毛。
我见过一家三口所有的衣服,只用一个三开门衣柜就能全能放得下。
我见过已经步入社会多年,但衣柜里依然充满了校园青春气息。
我见过除了西装之类的职场服装就只有内衣和睡衣的衣橱。
想一想,难道这只是一个衣橱吗?难道这不是她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吗?难道她们没有需要帮助的困扰吗?
有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衣橱背后透露出来的讯息,分析她的性格,当下的状态,并帮她梳到、调整,并借由改善她的衣橱,陪伴她接纳并养成穿着习惯,来帮助她重获自我。
其实老师们的整理术也是一样的,如果能从不同的“乱”相中,帮助同学更好的梳理其形成原因,找到他们自己可以接纳并改善的整理方法,是不是就能帮助同学们从心出发去调整人生状态了呢?我建议可以试着考虑考虑。
二 打标签的意义
打标签这件事情,小六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启发。
以前我总认为标签越少越容易查找,但没有想过,其实标签越多越细致是无形之中将这个知识进行不同维度的描述。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时,可以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
与其自己绞尽脑汁去想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不如把一个知识点打上当时可以考虑到的所有标签,定期回顾这个标签下的所有内容,看看那些标签下的内容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这也真是一个化无行为有形的好方法。
等网络初见成效的时候,也可以有效的检查网络上连接点之间是不是有漏洞,需要补充什么。那这样的话,再学什么、或者再找哪方面的资源就不是没头苍蝇或者仅是凭一个朦胧的感觉了,而是可以很有针对性的。
形象管理的知识体系里面,其实也经常需要“打标签”。很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就一直是以点或者线的形式去记忆和理解标签,很多时候理解的点还是错的,强行编网。其结果就是给到的结论漏洞百出。
昨天看到在老系统下学出来的一个学生就是典型的这种。她言之凿凿的在作业里写道:因为这个人皮肤白,所以冷暖色调都是可以穿的,所以这套蓝色的大气经典款的西装非常适合她。(说实话,这种作业能把我气得直哆嗦):
我在评语里这样写:
首先皮肤白的人既有冷倾向也有暖倾向的,不能说冷暖基调都能穿。(注意是基调不是色调)
其次,蓝色色相里,既有冷基调也有暖基调,不是所有的蓝色都是冷基调的。
第三,什么叫“大气经典款的西装”?大气在哪里?经典是什么?
第四:这个模特低着头连五官都看不清楚,怎么就能判断她“非常适合”了呢?
看到没,知识点都是散的,在形象管理这个范畴下,服饰色彩、服饰风格、服装知识、人的色彩属性、人的风格属性、场合着装这6方面的的知识点她人为的串联到了一根线上。
所以,做好知识点的标签管理,帮助学生把标签形成正确的网络,并且清晰从不同的端口进入的时候都能沿着正确的路径找到解决方案,是我这些年研发自己体系时候着重做的事情。
越来越发现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方法,更要从思维上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帮助他们从被动的学习方法去解决每个问题,变成学会思考、找到本质与关联,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避免或者让那些根本就形不成问题。
我想这才是一个老师的乐趣和职责吧。尽管有点任重道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