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星期儿子过星期,一到家就拿走我的手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拿走手机不是玩游戏,而是对我说:“妈,双十一不是快到了么?我得在淘宝上选点东西,双十一时候你给我买回来。”
一眨眼双十一还真的就大踏步来啦!
早晨睁开眼,不是先起床,而是先拿手机登录淘宝。先给妈妈的电话搜一个手机壳,选来选去总算挑了一个两只海豚的壳子,让姐姐过了眼,再让妈妈看,妈妈一看就说:不行不行,我天天干活,得要一个重颜色,耐脏点的。”一听妈妈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又挑啊挑,选啊选。看了好长时间,终于选好了。顺带还看中了一款手机壳,背景是红色的,画面是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一手捂着左眼,一手拽住小辫儿,满身洋溢着青春,跟我的手机很搭,于是,不假思索,立即付款,也成为了我的囊中之物。
接下来,想到儿子上周在购物车里放的几件物品,怕忘了,赶紧打开购物车,选住儿子看中的好几款折纸专用纸,还有几本书。
晚上又在网络上瞎逛,屏幕上时不时出现有关双十一活动的信息图片,好朋友也发过来什么化妆品,护肤品,洗涤日化等物品的活动链接。买买买,不一会儿,几百块就消费了。
“双11”悄然走过十年,这个集体狂欢节已成消费文化的透镜。用过U盾支付的“中年人”还在剁手,年轻的购物大军已大举跟上,“准备买什么”成了熟悉的问候语,谁又不享受秒杀到的兴奋?但无论购物车装多满,也不要忘记理性消费。缺什么买什么,因中意而非便宜而买,是不变的生活法则。
而我,见啥都想买。理性消费,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