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透了,阿里眼红了,钉钉来了。无数企业试图在“企业社交”领域掘金。然而,员工真的在使用吗?NO
据一项调查显示,52.9%的调查者所在的公司内部有专门的企业通讯工具。当被问及这些调查者和同事工作沟通,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时,排在首位的仍是最大众的即时通讯软件QQ,占比达到了37.6%。移动时代兴起的聊天应用微信排名第二,占比为23%。泛社交平台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企业内部社交软件。因为员工在使用企业内部社交软件时,心理压力太大了。
大部分企业推广企业内部社交工具的驱动力是提高管理效率,所以打开企业内部的社交工具满眼的签到、审批、报告、还有急急夺命“钉”Call。试问这类app,有勇气打开的动力何在?将传统的办公用户习惯,试图延伸到移动端,受习惯性这种约束条件影响,这类场景的使用在app端非常有限,失去了企业社交软件发挥激活创新、自动、自发的初衷。
据统计用户每月与之互动的移动端应用通常达到25款,但最长使用的三款应用大约占据80%的使用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每个员工移动端设备上都被迫安装了各种办公软件,是不是也会降低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呢?从实际角度而言,有一些应用他们根本不会经常访问?因此,应用一定要切合员工的迫切需求,让员工能“刷屏”的应用,应能体现出工作的意义、软件学习成本要低、具备个性化功能上优胜泛社交软件。
具有百名员工以上的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企业通讯录功能。一个全新的app和使用习惯,也需要团队的管理人员进行正向的引导,如一家五百人的企业,有20位管理人员引导一下,就能起到很好示范作用。下面可以借鉴奥博杰天使用QikShine的案例:
1、奥博杰天利用企业社交服务软件QikShine帮助程序员分享知识。不同项目的程序员可以在广场上发布带图文的动态,如展示一个函数调用当中的瞬间内存位置会引发出来的bug?其它的程序员在看到这则动态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被通知到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同时在后期也便于员工快速查找这些数据。
案例1
2、一名新入职的员工,进入公司后,他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社交应用,迅速的加入到团队或社群中,不用再面对空荡荡的outlook, 当前团队所有的沟通记录就在眼前。还可以加入到各种内部的社交群体,员工体育活动、培训活动等等。员工也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分享互动。
案例2
3、QikShine定期发行一种闪币,利用闪币流通的方式鼓励员工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通过闪币举办的Code Review,闪币激发员工创意,平台上支持了化装舞会、才艺展示、Tech Fair大赛、摄影大赛等各类轻松创意。平台将闪币的机动灵活与企业社交融合,促进非正式交流和企业去中心化管理,能够激发团队中每位成员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