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修心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不断清除内心的污垢,便能摆脱俗事的困扰。
2.看破繁华,不动于气。“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更高的山在我们的心里,只有心中无我时,人才能攀越这座高山。大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事,而是心中动了歪念。倘若内心摇摆不定、狂热偏激,就会动歪念,就会做错事,这个时候就只有倒空了自己,才会发现虚无。一位佛学大师曾说:“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喜乐无常,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世间的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因为心动罢了。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是静态时候的表现,有善有恶是气动的表现。在心动时,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茫然,就会不知所措,甚至连自己究竟是对是错都分辨不清。因此,唯有秉持一颗安定、清净之心,才能身处繁华闹市而不为所动。
3.不忙不乱,不焦不躁。“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人的内心既是一方广袤的天空,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也是一片宁静的湖面,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更是一块皑皑雪原,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纵然世间的纷纷扰扰难以平息,生活的智者总能在心中留一江春水,淘洗忙碌的身躯,以-颗闲静淡泊之心,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4.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 种小的空间里, 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如今于凡忿嚏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阳明讲,不要着一分意思,就是要开阔胸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天地何其广阔用有宽广的胸怀,我们便能在其中自由地翱翔。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