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龙抬头的日子啦,对二月二的怀念还是源于妈妈做的小吃。在老家的这个节日,除了吃猪头肉还有二月二炒‘糖蛋儿’的习俗,妈妈那时都是提前就挑选饱满的黄豆,泡发、晾干、再炒熟,然后把白糖熬成稠状,把炒熟的黄豆放在糖里翻搅裹住,出锅放凉后,酥脆香甜的‘糖蛋儿’就成功了,金黄的豆子裹着一层雪白的外壳,让人口中生津,孩子们高兴的围着妈妈你抓一把我抓一把,在物资匮乏的70年代,那就是孩子们的美食了。
我的妈妈有一手好厨艺,不仅在各个节日上能作出标志性的食品,就是平常日子她做的饭菜也让人难忘,妈妈并不识字,也没有专门学过厨艺,但她做得饭菜就是好吃。我们家是大户人家,孩子多,从山东来逃荒的亲属多,每顿饭都有十几口人。妈妈就常做炖菜,普通的萝卜,妈妈可以做出咸鱼炖萝卜、牛肉炖萝卜、豆腐炖萝卜,就是做萝卜汤她也会用五花肉爆锅再加上亮晶晶的粉条。萝卜不好储存,在秋天的时候,她会把萝卜晒成萝卜片或萝卜丝,在春天的时候就派上用场,用干萝卜片炖土豆,把干萝卜片切成丁拌上油渣做馅,或烙出金黄的糯米饼,或蒸出热腾腾的玉米面菜包子,妈妈的手艺让我们的味蕾大开,吃得我们个个健健康康,都长得高高大大的。
我们小时候,乡下做饭都是用柴火锅灶,妈妈每天的时间大多都在灶间忙碌着,柴火烧透后,灶膛里是通红的火炭,妈妈用炭火还能做出不少美食,把土豆埋在炭火里,几十分钟后,就能考得香喷喷的。炭火渐渐退热后,妈妈还会在上面放一个铁笊篱,把寸把长的小海鱼摆在笊篱上,反复烤着,家里弥漫着海鱼的香味。用炭火烧鸡蛋是妈妈拿手的,聪明的妈妈把鸡蛋一头敲开,再插里一个细小的秸秆,在烤制的过程中鸡蛋就不会爆裂。我比较难忘的是春节三十晚上妈妈拌饺子馅的味道,鲜姜和胡椒粉的鲜香融合在肉香中,加上水灵灵的白菜,那种味道仿佛还能闻到一样。
妈妈做饭的手艺不仅她的孩子们喜欢,左右邻里也时常夸赞,因为家里做些好吃的,妈妈常常会让我们送给孤寡的周奶奶、王大叔、史大爷。特别是每次包好饺子,我们就会按照妈妈的要求,用碗装着给这几个老人送去。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年三十晚上,我家的饺子刚煮出来,家里就来了讨饭的,妈妈先端了两盘子装进了讨饭人的口袋里,她说,如果不是遇见难事了,谁会过年出来要饭哪。那时我就知道,妈妈的饭菜不仅充满了爱,还充满了善良。
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品尝到什么美味,我都觉得还是妈妈做的饭最好吃。因为那是妈妈的味道,妈妈用一生的精力把爱都通过指尖揉进了饭菜里,把爱换化成具体的食物输送到我们的身体里,那种无私的爱已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灵魂里,如今,我也和妈妈一样,精心的给家人做好每一顿饭菜,其实我的每一道菜,都是从妈妈那承继而来,妈妈的味道会慢慢传承下去,一代一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