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是否有自控力,会联想到意志力这个词语,在上一次《活得明白》共读的时就涉及到意志力这个话题。
我个人对两者的理解——
意志力:更多的是指一个人长期或者说某一个阶段连续地去做一件事;
自控力:其实还包含的不做什么事情,也就是说自控力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包括做和不做两个方面。做,就涉及行动,微信群里2组教练韶华老师提示大家,自控力跟拖延可以关联起来,引发我的思考。不做,就是要跳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也是行动的内涵。
21世纪什么最贵?一一人才。人才与其他人的显著区别在自控力。
《自控力》一书中,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将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浓缩成两句话:对内接受自我, 对外控制行动。
落实到生涯咨询中,用到菱形图——从四个方面与来访者进行探讨。
这四个方面按照顺时针依次是——期待、评估、价值和行动。
贾老师从这四个维度,用看书、瘦身和学英语三个案例,给大家逐一梳理,三个案例看起来毫不相关,其实有共同性,就是涉及到目标和行动。
期待——首先要澄清到底要什么,就是心中的那个目标,一步步提问,让目标清晰落地,就是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算达到内心的期待,比如看书,是每周阅读多久哪方面的书;瘦身是引导来访者想象出自己瘦身后的画面。
评估——针对前面澄清的目标,来评估目标在具体实施时候是否能够顺利执行。评估的时候,需要反复跟来访者确认,不断修改,直到来访者觉得自己可以有把握执行为止,而不需要他动用过多的意志力,那种需要狠狠地逼着自己去执行的,其实更可能很快中断。想起贾老师上课提到过,改变需要付出的努力,不能超过现状的痛苦,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如果只需要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稍微坚持一下的付出,其实更容易长久坚持。
很多人缺少意志力,或者说自控力不足,就是没有对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评估和修正,计划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导致有始无终,经常半途而废。
所以,评估环节特别重要,它会影响整个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
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做这件事情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或者可以避开哪些危害。趋利避害,是推动我们去做的那个内在动力背后的力量。“没有天生就自控力很强的人,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努力和坚持”,说明自控力是后天培养的,也是基于我们的内在的价值观。
贾老师再次引导来访者想象目标达成之后的画面,这些美好的场景和负面场景比较,看哪个更能够产出内在动力,就是在想要放弃的时候,推动着我们去坚持下去。
让我们坚持下去的,我一直以为是内心的信念,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一个人的内在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可以去借用外力,就是找个人来提醒或者监督你,或者跟伙伴一起组团,互动鼓励提醒,也会收到不错的结果,但,这其实不算自控力提高了,只是在逐渐建立起自控力,毕竟借用了外力。
行动——“行动是检验自我、认识现实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付诸行动,我们才能坚定地取舍”。很喜欢老师的这句话。很多时候,想法停留在大脑里,没有行动,所以也就没有结果。行动,就是实践,是通向未来最近的那条路。而行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让我们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吗,我们就要调用价值,让价值来给我们充电,不忘初心,达成内心的期待。
这个环节,就要更加细化,具体到什么时间做什么,增加可操作性。比如,晚上早睡早起,早起第一时间读书,比工作一天睡前读书更容易完成;瘦身,跟伙伴一起组队PK,竞争中激发了内在动力;而学英语的案例,一通梳理后,来访者发现其实对自己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不过还是乐意尝试,那就试一个月,反正没有损失,将来放弃了,也不会后悔。
四个维度,为自控力的养成,保驾护航。假如真的对你重要,又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情,不妨按照整个流程梳理一下。
那么,假如是要改正一个不好的习惯呢?就是不做什么,这个时候,如何按照四个维度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