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年,浮现的就是苦难与欢乐。
原因固然是物资的匮乏,那时候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老家是湖北江汉平原,算得上鱼米之乡,可是偏偏温饱成了有问题。平时只有家庭主劳动力和独生儿子才能吃米饭,其他全部稀饭和咸菜。青年男女相亲借衣服是常有的事情。
苦难的是父母。首先是还债。债务年前必须还清是风俗,也是硬规定。其次是孩子们的新衣物,主要是棉衣裤,实在没有只能做新外套。再就是食物,未来凑齐八个菜招待客人,发明了看鱼这个菜,正月初八之前是不能吃的,只能看。这个菜被《笑林广记》记载:小孩子因为多看了一眼墙上的咸鱼而挨打。
欢乐的是孩子。我们可以到集市上逛一整天却不买东西,带回家的只有口水。两个京果、一个柿饼可以回忆一年。
贴对联是过年的必选。村里的教师在学校免费写春联,大红纸自带。大年三十,母亲用面粉熬制浆糊,从大门一直贴到灶台,还要特别写下:小子之言,百无禁忌。
年饭是重头戏,家家户户用木甑做蒸菜,从上往下依次是五花肉、鱼、萝卜丝、莲藕、藜蒿之类,最下层是大米饭。特点是:分量充足,品种丰富,热乎。那种混合着米饭、鱼肉、蔬菜和木甑杉木的香味至今记忆犹新。
过年的鞭炮花样繁多,又爱又怕的神态千奇百怪,给百姓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贵客来拜年也是要放鞭炮的,客人的尊贵程度与鞭炮的多寡成正比。
拜年是最乐意的事情,红包与美食兼得,见面磕头,说“恭喜发财”,大人就会“红吧拿来”。初一早期先给父母拜年,然后是叔伯。然后是亲戚,那就算长途出差了,礼物是盒装的点心,实在没钱买,自家做的米糕和麻糖也行,亲戚怎会计较。
生活是苦难的,越是缺乏的食物越香甜,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更加珍贵。过年把苦难切切实实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人类的大智慧。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