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别与两位二年级小朋友进行完特殊游戏,都要参与进我和妈妈的沟通,安静的坐在旁边,于是我们聊开学感受与想法。
不约而同的都和我说“最不想上学”,在他们的烦恼池里,最大的烦恼是不想上学,“作业太——多,老师太——凶”和我强调:不是很多,是“太”多!
“学知识太累了,宁愿成为白痴也不想上学,希望不费力就能学习到知识。”
——“这种感觉确实让人很烦恼!”
“这样烦恼又害怕,你会怎么做会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呢?”
——“我在心里骂老师,哈哈~”
“反正他听不到”,“嗯嗯,他听到了会骂得更凶啊!”
“这真是个好办法,你会用这种办法转化情绪,这就是情绪转化的能力哦[愉快]”
……
“你觉得学习这件事情太累了,恨不得不上学,用哪怕成为白痴来表达你的情绪,我感受到了,你并不是不想成为有知识的人,只是觉得实在是太累了!希望有不费力的方法。”
……
“因为这些感受,让你很烦恼很害怕真的不想上学去,但是自己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克服困难,想办法,还学习到很多,这就是自我负责哦!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强]”
妈妈也拥抱孩子,同理到孩子只是一种强烈情绪的表达,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去上学,不是真的是偷懒不想学习知识。更多的感受到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在克服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
孩子依偎着妈妈,没有胆怯的说着自己“从一年级忍受到二年级的心里话!”这是一个特别幸福的舒展的孩子啊,真好!我相信他明天会高高兴兴去上学的!
“烦闷、担心、害怕、讨厌、甚至仇恨…”这些感受就是真实的啊,我们暂时不对孩子们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情绪做探索。起码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感受,允许他们表达,给予一个安全通道让他们表达出来,我们才对孩子多一些懂得,多一些看见,才能找到如何陪伴和帮助孩子的方式。起码我们要看见孩子在这样负性的情绪下仍然在坚持上学一直在写作业一直在克服着啊!这不就是自我负责不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吗!
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已经关闭了这样的沟通通道,也不想或者不敢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了,独自承担或者一触即发……父母需要想很多办法下很多功夫和孩子重建关系,重新找回信任和亲近,这是需要费很多心力和考验的过程……
爸爸妈妈们,老师们,教育者们,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喜欢与热爱,如何透过孩子的表达看见孩子内在的想法与真实,如何保留或建立良好的沟通通道,如何把爱传递给孩子慢慢变成为他的内在力量,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当前的“卷”,如何迎接飞速变化的未来……这才是我们需要非常重视和看见,不断觉察和学习的呀!—— 不管怎样,站在孩子的真实感受这里出发,我们才会和孩子一起同行,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去探索和收获宝贵的生命过程!
……
孩子的内在力量和未来,是在爱与陪伴的路上慢慢建立和发现的!如同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某些单一的标准和呈现,是丰富的、是多元的、是不断成长和创设的,是未知的是常常有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