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映的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本不吸引我的兴趣,但儿子暑假期间报了两个补习班,昨晚在网上也看了几篇关于影片的评论,自己是个老师,再加上“补习班”这个敏感词语,我还是觉得去看个究竟。一看才明白,此“补习班”非彼“补习班”。
影片讲述的是父亲马皓文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马飞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最终马飞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并在宇宙飞船返航过程中成功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修补了飞船出现的意外,成功返航。
影片中出现好几次“缺根弦”这个称谓,第一次是幼儿园老师,在迎接亚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马飞在节目表演中总是“唱反调”,人家站起来,他就蹲下去,人家蹲下去他站起来,别人手打开他就手收回,别人转圈他原地不动……总之,无论老师怎样提示,他总是和别人相反的方向。老师在无奈之下大声叫他:缺根弦,小朋友们就一起喊叫他“缺根弦,缺根弦……”。这个绰号伴随他一直到中学时代,可以想象的到,儿时的一个噩梦的确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如若不是有一个背后鼓励支持他的爸爸,或许马飞一生都将“缺根弦”。
影片第二次出现“缺根弦”是马飞父亲马皓文因替单位领导背黑锅而被迫入狱后,马飞的痞子学长欺负他的时候,把马飞父亲亲手用足球做的地球仪甩来甩去,最终用气筒将地球仪打爆的时候,一边捉弄马飞,一边大叫:“缺根弦,缺根弦,缺根弦……”。血淋淋的校园暴力呈现出来,让我的心跟着一紧!这样的欺凌伴随了马飞的整个中小学生活,更让出狱后的马皓文心痛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初中阶段马皓文为了马飞不受欺负,而自己和四五个当年的痞子孩子打斗,最后自己被打的满脸伤痕。
影片中还有许多“缺根弦”的地方,但正是马飞的“缺根弦”,他一路执着,在父亲的“银河”补习班的支持下,从年级的倒数第一名追到了年级前十,甚至更好的成绩!
马皓文在影片中有许多经典台词值得去细品。当孩子机械性地给他说一生的理想是考上北大,清华的时候,他告诉孩子,北大清华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他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他把孩子带到公园草地上,让他躺在草地上体会“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的感受,他说:“写作文为什么写不好,就是没有真正去感受,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真,编作文是编不出好文章的。”
当教务主任说不要错过孩子最好的学习时光的时候,他说:“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不是某一刻,而是散布在他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马飞说,他就是在这一秒长大的。
的确如此,考上清华北大,就是走上人生巅峰了吗?也许未必。前段时间网上曾有关于清华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而挂科被劝退的报道;深圳大学劝退317名研究生的新闻也上了热搜。这317名学生,未注册的有218人,学习年限超期的有89人,成绩不合格的有10人。
因此你以为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成为你未来生活的一段经历,但绝不是你未来坐享其成的最终结果。
同样,每一个“缺根弦”的孩子只是他的人生没有开挂,一但他像马飞一样突然在“那一秒”长大的话,他的人生就会逆袭成功,由一个倒数第一名登上宇宙飞船,走向真正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