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主体多元、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中的运用
黄晓霞老师执教的《桥》,结构合理,扎实有效,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巧妙融合。
课堂围绕着两个大问题展开:1.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2.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便开始汇报展示。
亮点一:学生训练有素,有完整地话语体系。如展示小组站起来都会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第几句话。我们先来读一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XX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表现了老汉XX的特点。”语言准确,思路清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找出了老汉的三大特点: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和舍己为人,并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读了相关语句,问题处理很扎实。
亮点二:情景朗读,情感升华。老师为了还原老汉的整体形象,用语言创设情景,进行师生共读。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读的渲染,老汉无私无畏的形象更加高大。
老师: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群,沙哑地喊话——读!
学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读!
学生: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师: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读!
学生:少废话,快走。
此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读得激情澎湃,都为老汉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着。余文森教授说过: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景的价值。黄老师在这里运用得很恰当。
亮点三:预设准确,及时讲解。“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课堂不排斥讲解。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都是糟粕,讲解法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准确,更系统。在探讨《桥》的写作特点时,学生能够理解到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句段简短,渲染气氛;运用修辞,增强表现等。除此之外,学生说不出其他内容。这些应该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因此,老师及时出示了一段话为学生作补充:
作者通过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老汉的崇高品质,这是从描写角度刻画老汉的性格;通过对洪水的描写来突出老汉的优秀品质,这是环境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村民的描写突出老汉的沉着、冷静,这属于对比的写法。
有了这个铺垫,接下来让学生完成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写下众人为老汉送行的感人一幕,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当然,本课也有瑕疵,比如学生整体读书不错,但个体不理想,不能正常表达。课堂结尾让学生为老支书敬礼,效果不理想,有画蛇添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