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女心理师》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
“你听说过菜苗移栽吗?简单地说,就是把刚刚长出三四片叶子的小菜苗,连根拔起,移到另一片土壤。离开原来的土壤和生长环境,你一定以为它会活不下去,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选择移栽,因为无论是产量还是生长速度都比之前提高三分之一。"
一根小菜苗,看起来弱不禁风,却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失去生命,而是越长越茁壮。如果没有种苗人的精心养育,怎会让小苗即使改变了土壤,也可以快速生长呢!
陪伴比赚钱更重要
李枚谨老师在《心理抚养》提到: 早年的养育至关重要,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
在抖音看到一个让我泪目的视频:
女孩和妈妈正在吃晚餐,
女孩问妈妈:"爸爸今天回来吃饭吗?"妈妈:"不回来,爸爸每天都加班,不能回来吃饭。"女孩失望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早餐,女孩问爸爸:"爸爸你一个小时能挣多少钱?"
爸爸很不解:"一小时赚25美元"你问这个做什么?"
"爸爸可以借我20美元吗?"女孩问。
爸爸很不理解,觉得女儿肯定要做什么父母不允许的事,平时什么东西都给你买,你为什么还要借钱,而且是20美元。爸爸呵斥了女儿,并且要求她回自己房间反省。
妈妈:"也许女儿真的有别的事情,你应该问清楚才对。"
爸爸来到女儿的房间,从钱包里面拿出20美元,放在女儿床上。女儿拿在手里看了看,马上从床上起来,把自己的小存钱罐拿出来,用力摇晃,里面的钱全部倒出来,数了数,自己的五美元加上爸爸借的20美元,正好25美元,一起给了爸爸。
"为什么又把钱给我了呢?"爸爸有点疑惑
女儿高兴地说:"爸爸,现在我有25美元了,我可以买你的一个小时吗?可以用一个小时陪我吃晚餐吗?"
爸爸瞬间眼泛泪光,拥抱女儿,:"亲爱的宝贝,我以后每天都陪你吃晚餐。"
爸爸自认为给女儿的够多了,现在才明白,女儿需要的不是20美元,不是屋里堆成山的玩具,而是一顿晚餐的陪伴时间。
陪伴比赚钱重要的多,失去陪伴带来的成长问题是金钱解决不了的。为了让我们的小苗适应社会这个土壤环境,除了陪伴,最重要的是教育方法。
科学育儿
我姑娘最喜欢去公园里玩秋千,可是每次玩很久都不回家,每次都是哭闹收场,让我很心烦。我找朋友哭诉,她给了我几点意见。
1.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
妈妈知道你很想玩,而且还没玩够,妈妈让你回家你还没做好准备,对吗?
2.手势时间法:提前告知。
孩子对时间是没有具体概念的,5分10分30分对她太抽象。我们可以用两只手的距离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提前半小时告知,我们还有这么多时间,过10分钟再告诉她,最后用最小的距离让她明白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该走了。
3.转移注意力:转移话题。
我们玩完还要去奶奶家呢,奶奶做了很多好吃的,你要不要去尝尝?
第二天我就试了一下这几个方法,果然女儿不那么哭闹了,我也轻松了许多。
我向朋友求教,她推荐给我几本育儿书籍:《正面管教》《魔法手册》《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捕捉儿童敏感期》等。
一颗小苗,需要足够营养的养料,根系才能足够结实健壮,才能在未来扛得住风吹雨打。
养料除了物质,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科学育儿,方法得当,孩子有安全感,自立,内心强大,带娃路上家长也不会那么焦虑,相反,过份的宠溺,就如同冬天室内温度过高,不适应外面的冷空气,很容易感冒,出现问题。
让孩子自己走路
小宝宝学步期,你越是扶着他,越怕他摔倒,他越是走的越难,相反,你放手去让他自己学习,只需要两三天,自己就能走的很好。
越是放不下,越放不下。
陶行知曾说: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
大多数父母都舍不得孩子做这做那,我的父母也从小告诉我,你学习去吧,什么都不用做。
我的亲外甥,如今已经15岁了,每天妈妈还要在旁边指点做这做那,甚至连剪指甲这样的小事都不允许外甥自己做。
外甥经常向我诉苦:“舅妈,不是我什么都不想做,是我妈什么都不让我做”
孩子在我们眼里永远是孩子,但是一旦融入社会,谁会因为你在妈妈眼里是孩子,就会少一些竞争和压力呢!
如果真正爱我们的孩子,就要舍得花时间去陪伴孩子,在陪伴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成长,多一些育儿方法,少一些焦虑。
孩子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一株鲜活的小菜苗,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在更残酷的环境中内心充满力量,茁壮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