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妈妈聚会中,有妈妈问,看孩子也学习,每天回来按时完成作业,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给他报了辅导班,成绩还是不给力,是学习方法不对吗?说到她一个老乡,去年孩子初三,请一对一私教,花了15万,可最后中考连高中都没考上。
这位妈妈很纳闷,为什么孩子也在学,成绩就不行,而有的孩子不上辅导班,学习成绩也拔尖儿?是孩子太笨,还是学习方法不对?
在《粉红色柔软的学习者:迷人的大脑可塑性》这本书中,说到这个问题。
作者是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戴维·伊格曼,任教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美国神经科学学会颁发的年度科学教育者奖。书中向人们普及了大脑神经科学,指出大脑不间断的动态重叠,带来非凡的适应能力、重塑能力,以及超出想象的新功能开发能力,揭示了大脑动态重联的秘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拥有860亿个神经元的人类大脑的神奇。
在书中提到如何成为“更优的学习者”,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成人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高效学习,当你知道大脑神经可塑性,合理利用神经科学知识,就会加倍提升学习效率。
只要你正在做的事情与奖励挂钩,与你的目标一致,大脑就会根据你在每件事上花费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自我调节。
1、重复学习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改变。说的是重复学习,会增强大脑可塑性,就会做出相应改变。
1万小时定律,指的是花很长时间练习一项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专家,大量的重复练习可以重塑大脑神经网络。
在某方面技能锻炼的越多,就越熟练,与此相关的大脑回路不断强化,经常练习打篮球的运动员,他的大脑在打球时,就会形成潜意识,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新手开始学车时手忙脚乱,一个熟练的司机开车时基本是自动反应,刹车、踩油门顺其自然,不需要思考什么情况该怎么做,手脚的动作会自动配合。
2、有目标,有反馈
当一项任务与我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大体一致时,它就会被反映在神经回路中。
不是所有的重复学习都有效果,要与目标关联,是行为者本身想做的,而且有行动的积极反馈,神经可塑性更强。
东东学围棋,目标性很强,想尽快升段参加比赛,经常练习,并且会复盘,这局为什么赢,输了又是什么原因,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认可,东东棋艺越来越精湛。短短两年,已经打到2段水平。
而同学星星上围棋班,完全是妈妈逼他学的,虽然也按围棋老师的作业去重复练习,下棋却一直没长进,妈妈也没夸过他,反而骂他笨,星星根本不想学,更别谈目标,学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升段。
学习也是,硬被家长逼着去上一对一辅导班,孩子本身并不想学,只是固化地完成作业,心不在学习上,孩子没有学习目标,虽然每次乖乖去上课,却没有效果。
有了目标,大脑内部激励机制就会启动,会寻求积极反馈。“任务和目标一致,它就会被反映在神经回路中。”有目标有要求,技能就会增强。
现在有些AI智能学习机,在做题时,察觉用户某方面知识比较薄弱,会给你重复提供这方面习题,帮你强化练习,习题有答案有讲解,直到你完全掌握这类习题。这倒是不错的学习途径,有目标有反馈,学习效果就好。
3、好奇心
大脑需要接受特定的模式才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并引发神经重连,这些特定模式与投入好奇心和兴趣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一项知识感兴趣,想探索,保持好奇心,积极思考,会激活大脑的神经机制,提高大脑可塑性。
老师讲课,如果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不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听课,甚至走神,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就不敢保证。而如果课堂上积极思考,对知识产生兴趣,有求知欲,大脑的可塑性就会有显著提高。
强强是班级学霸,不上辅导班,业余时间也没有多刷题,可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强强妈妈也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单靠聪明吗?非也。因为疫情,强强妈妈发现他学习好的原因,上网课期间,有的孩子提问时没反应,还可能神游。
而强强上课时,每堂课都积极和老师互动,积极回答问题,还擅长思考,除了老师讲授的方法,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有一题多解的思考习惯,经常在课上分享别的解题方法。
主动思考答案,而非被动的死记硬背,这两种学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和思考,全心投入,会激活神经递质释放,引发神经重连,强化学习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老师一个班级,为何有的同学学习好,有的同学学习不太好的原因吧。
有目标、有好奇心、有反馈地重复学习,会激发大脑奖励机制,增强大脑可塑性,强化学习内容,就会有高效的学习效果。
成人学习也一样,学习新技能,你是否目标明确,是否全心投入,是否重复练习,是否寻求反馈,决定了学习效果。新年来临,运用大脑科学的知识,来策划接下来的学习规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