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样才是最好的记录,之前的读后感首先是没有针对性,然后就是太笼统了。读了第四遍《明朝那些事儿》,我才开始慢慢的具体写写(文章有长有短),如果有人喜欢更好,我更想的通过自己的梳理,真正达到读史使人(自己)明智。
朱棣是靠着靖难以及清君侧的由头造反的(现在看来朱棣还是有些能力的,对比后面朱高煦以及朱宸濠的造反故事就知道了),而且他成功了。这个由头在大街上连一个路人都骗不过,也就是说朱棣造反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自己的私心,既然是私心,所以登基之后的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纠正一番,不然自己这个位子的得来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证明自己造反有理,这方面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之前朱元璋的一些规定或者制度,这些规定或者制度不是说有多好,而是朱允炆之前废除的;第二件事是改家谱,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孩子,也就是说自己是嫡子,改写了家族历史,说朱元璋本来要传位给朱棣的,但是后来被朱允炆篡权了。可以说第二件事做的很蹩脚,因为看不下去的史学家或者说公道自在人心,朱棣的拙劣的表演还是没能逃出世人的眼光。
做完这件事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又做了另外一件事,寻找失踪的朱允炆,本来这件事也没啥,但是牵扯出另一件流传至今的佳话,那就是郑和下西洋。朱棣派出两个信任的人去找朱允炆,一个在国内找,有胡嵤负责,另一个是出国找,郑和下西洋做的就是这件事(郑和下西洋有多有名,要知道我这种大学毕业的,在郑和和朱棣之间,我只知道前者)。
前面做的都不是正事,虽然郑和下西洋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附加效应。接下来朱棣主动做的一件正事,或者体现出他的觉悟的一件事就是修书,《永乐大典》可以说是第一部中国文化百科全书,这完全是归功于朱棣,虽然具体执行者另有他人,但是他是背后的推动者和发起者和支持者,这一点不能否认。
而且很多有影响力的事件其背后一定有重要的组织者,比方共产党打败国民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毛泽东,郑和下西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郑和,而真正了解《永乐大典》的都知道这本书的主编是解晋,人和事是相互成就,因为人,事才会成功,又因为事的成功,造成了人的名气上升(成功人士)。
另外一个方向是维护统治,向外维护统治,无论迁都也好,亲征打击胡虏也好。迁都是为了稳定东北局势,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北京的政治地位,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之所以是北京,这完全是朱棣的功劳(要知道当年的国都是南京);平定边境更是朱棣的一大功绩,虽然他是一个篡位上来的,但是自己并没有想着贪图享乐,而真正的是励精图治。
经过朱棣这样一搞,虽然有些劳民伤财(打仗时最费钱的),但是稳固了统治(对了,还帮了朝鲜和越南维护了统治,当时是附属国)。
总结来说,朱棣功绩是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迁都、打击边界(维护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帮助附属国。
备注:故事还在继续,有空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