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新来的小队员
最近,道馆里来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几乎每次都是哭着来但每次又都来,来了后又哭。
哭的原因: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不小心摔了一跤……如此等等的小事儿。
没有孩子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个过程。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抵触心会非常大,而父母能够坚持送孩子来,并在送来后马上消失,完全相信教练,看得出父母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平时很凶的一个教练,此时却能够非常耐心的坐在训练群中和孩子交流,并鼓励他坚持下去。
孩子很快融入到了训练中,之后的20分钟,孩子能够从痛苦恢复到有所平静,直至融入到训练中。
虽然在训练中还在抽搐,但已经好多了。
期间,提出各种不想练习的理由也被教练合理的拒绝。
在我看来,要成长不逼怎么可能。
但当看到妈妈时,孩子再次爆发,而且很难收拾直至教练不得不二次说教。
成长是缓慢的。成长中得到别人的鼓励,我们应该认为那是额外的恩赐,而只有经历了自己的痛苦,才能够真正的成长。这个经历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别人没法替你完成,所有的成长皆是如此。
这种情况,我认为家长最好的选择就是配合教练。
成长没有捷近,甚至是有了我们也不能走,因为走过的人都知道,遗失的最终还会找上门来。
在课程的最后,孩子释然了,即使妈妈在旁边,他也能高兴的去练习了,教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功不可没,我心里为孩子高兴。
以下是再次润色这篇文章时想到的观点:
逼迫孩子去接受不喜欢的东西是痛苦的,不光是孩子,还有父母。
四岁大的孩子在最需要父母安慰的时候却看到了父母的离去,他会是怎样的心情?
但这种情况似乎成了很多孩子学习一项技能必须要经历的环节。
我们到底是由着孩子的性子,以关怀之名,自由教育之意,不让他练习。
还是,在逼迫孩子的同时更加的关怀他,而不是远离他,隔离他,试图让他快速成长。
如果你是一个需要被关怀的孩子,你会怎们想;而如果你又是一个需要孩子成长的家长,你需要怎们做。
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者的结合,在孩子刚刚前行时,在他还非常害怕,感到陌生的时候,先陪他走一段。
/ 02 / 壮壮的病情
壮壮最近的峰流值较低,已经低于80%的警戒线,连续雾化了两天,平时运动没有问题,我今天要观察的是他在剧烈运动下的状态;动作不受限,但感觉刚开始运动时他出气有点费劲,但随着运动的增加好了很多,一是热身逐渐加强,一是动作间有了间隙。
但事后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接连两天的练习,最终让孩子的病情加重。
我很自责,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病情的具体表现。
/ 03 / 今日练习
今天练马步和正踢、单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