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使命是教我们如何更好的去爱,爱上河流,爱上天空,爱上高速公路,以及爱上石头,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沿途的某处爱上某人。”
——《愈疗美术馆》
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回到正常生活节奏,去逛逛美术馆。借新入的《愈疗美术馆》过过眼瘾。书的作者是韩国汉阳大学美术教育学硕士,目前在一家名为“美术沟通研究所”的艺术机构担任美术顾问,展览解说和艺术讲师。工作之余她经营了一个有三万粉丝的个人微博,用自己的热情将艺术的美好传达给大众。
作为一位艺术从业者,她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表达力。在其作品中能够读到一些用非常独特的私人化视角来讲述的人生故事,那些跟伟大艺术作品相遇的瞬间给了她治愈的力量。虽然人生充满困顿与挣扎,但所幸生活中艺术,让人们可以在漫长的征途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如同黑夜中指路的星辰,哪怕是一点点的光亮仍给予人很多的希望。
每个人的审美经验不同,都会带着个人的喜好。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时,总是试图去寻找作品中隐含的意义,或者是艺术家创作时想表述的内涵,但许多时候这样的尝试是徒劳的。不同的时空里,能够完全触及到创作者的频率非常难。学习欣赏作品的过程成了很多人的必修课。作者却用另一种方式呈现了她对艺术欣赏的理念。除了知识和理论,她选作品和描述的方式更为直觉。
全书有70余幅经典名画,通过它们作者解析了70多种日常生活中纾解压力和安抚情绪的方法。每一幅名画背后都藏着强大的能量,如同好的音乐能让人欢笑流泪,在作者的眼中,真正伟大的作品也提炼了人类丰富真实的情感,因为它们的存在,不仅感动我们,也疗愈我们。虽然艺术家的风格迥异,但真正好的作品一定带着丰沛的情感,并且将幸福与爱注入其中。
“首先,名画必须是美的,即让人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其次,名画应该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具有持久的魅力,令人难以忘怀。再次,名画应具有某种隐约的‘力量’,即令人在观看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震撼,并产生某种心理变化。”相信理解作品的本身,也是一个理解他人理解生活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很容易看到各种博物馆美术馆的咨询。便捷地了解这些艺术品,反而让我们忽略了欣赏过程中的直觉。美术馆里的名画能够给我们清晰的存在感,哪怕只是与之相对一会儿,都能缓解我们的孤独和压力。在美术馆担任解说期间,她遇到过很多位单身女性。很多人告诉她,通过观展与作品对话,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很认同作者的观念,艺术不应该是一场教导,而是一个拥抱。看画的过程本身除了思考,更多是交流和感觉。欣赏艺术是很个人化的体验,如同我们喜欢一个人都会忍不住想见他,喜欢一种食物总忍不住想吃它。但仔细想想自己喜欢的画可能看到的次数少得可怜。其实丰富精神世界的美好事物很多,只是常常被我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