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的怒江、一条连接怒江两岸的冰冷的钢丝铁索、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求学,这些原本风马牛不相关联的事物通过电影《走路上学》聚合在一起;“走路上学”,影片的四个字似乎超出常理,上学不是走路,是凭借什么。正是这种超出常规的名字,才对观众的猎奇心态产生巨大的撞击。无须列举太多,仅这两点就足以吊起观众欣赏电影的胃口。
电影《走路上学》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彭臣编导,丁嘉力、阿娜木龄、曹曦文等主演的。它的题材来自《南方周末》的一篇封面文章"飞索求学"。写作者采写了家住云南怒江边上的孩子们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上学的真实故事。彭家煌和彭臣兄弟俩看过报道后深受震撼,于是彭氏兄弟到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实地考察后,把获得的第一手真实材料运用艺术化的手法进行整理加工,把孩子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影片于2009年10月2日上映,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俩,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
故事原本是极普通的,但是发生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别的年龄上,平凡的故事蕴涵的意义就变得丰富而发人深思。小瓦娃一家与波涛汹涌的怒江毗邻而居。瓦娃家的对面是一所希望小学,由于没有横跨两岸的大桥,瓦娃的姐姐每天和小伙伴一起只能溜索过江读书。这样,“小嘛小二郎,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愉快而轻松的上学情形,因为怒江横亘,没有一桥横跨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取而代之的只有家长的担惊受怕、孩子们往来的恐惧与艰辛。不过,即使充满危险,当孩子们解开身上的绳索,放下手中的溜索工具,坐在教室里专注地跟着老师背诵古诗词时,一切的害怕与恐惧都烟消云散了。在操场上尽情的玩耍、在教室里快乐的学习,沉浸在其中,往来于怒江所经历的都失去了威慑力。
7岁的瓦娃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好生羡慕。可是,因为妈妈一次溜索过江的危险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阴影,所以不论村支书怎么劝说,聂老师如何说情,妈妈始终固执地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瓦娃上学变得遥遥无期。 终于,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的瓦娃独自偷偷溜索过江,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
“无巧不成电影”,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就被刚从深圳来学校实习的聂老师发现,这个秘密在聂老师第一次来家访就被戳破。对瓦娃的母亲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是,固执的瓦娃面对妈妈歇斯底里的斥责和极度悲伤的神情,始终坚持自己要上学。白热化矛盾的解决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 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红雨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一夜抱着红雨鞋睡觉的瓦娃第二天一早,还是懂事地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并亲手为姐姐穿上。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可是,在姐姐娜香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给弟弟买一双新鞋。她的这个心愿被有心的聂老师发现。为了帮助娜香完成心愿,聂老师为瓦娃买了鞋子。带着感激与喜悦,放学后,娜香欢喜地带着鞋子往家赶,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鞋子送到弟弟的手中。可是,谁也想不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新鞋回家,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滔滔洪水中。
姐姐的罹难对瓦娃幼小的心灵打击是巨大的,从此他一言不发。白天带着自己唯一的朋友——小狗明明呆呆地坐在怒江边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即使出门打工的爸爸回来,也没有改变瓦娃的精神状态。丧女之痛让母亲变得更加固执。当得知瓦娃因姐姐离世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之后,母亲只得勉强同意由丈夫每天陪送瓦娃去上学。背着聂老师赠送的小书包,牵着爸爸的手走向溜索时,姐姐穿的被洪水冲走的另一只红雨鞋出现在岩石旁边被瓦娃看到。压抑已久的瓦娃彻底爆发,不顾一切地挣脱父亲的手向红雨鞋冲去。姐姐丢下自己走了,留下了那双红雨鞋,明明每天陪着自己在江边守望着、等待着姐姐回家。可是,日出日落,时光一天天溜走,始终不见姐姐的身影。对幼小的瓦娃而言,他还没有完全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除了等待还是等待,一言不发地凝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时光在等待中流逝,瓦娃在失望中饱受煎熬。溜索变成了铁索桥,母亲可以放心地到江对岸,上学也不需要溜索,真正实现了“走路上学”。经过多方努力,瓦娃重新背起聂老师赠送的小书包,手里拿着精心为姐姐制作的迎风转向学校走去。站在江中心,他把迎风转小心翼翼地丢入滔滔的江水之中,走向迎接自己的聂老师和同学们。
“红雨鞋”“迎风转”“上学”,这些充满浓浓的温情,可是放在汹涌澎湃的江水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再与“溜索过江”联系起来,就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蕴。瓦娃与娜香姐弟俩在特殊的环境中,用各自的方式演绎着手足情深。一个鸡蛋、一只迎风转、一双红雨鞋、一个小秘密,既有弟弟对姐姐的深情,也有姐姐对弟弟的厚谊;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姐弟俩心有灵犀的默契,懂事的姐姐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大的努力爱护着弟弟;活泼聪明的弟弟用自己的调皮机灵关心着姐姐——姐弟俩就这样相互搀扶成长着。可是,祸从天降,平静而快乐的生活因江水无情吞噬娜香幼小的生命而被彻底改变。娜香是个懂事的、善解人意的姑娘,瓦娃是一个活泼机灵、对未来充满好奇的男孩,如果不是因为大山、大江,他们本可以快点无忧地成长。可是,当这种假设不存在,一切的期许都变得虚无。而姐弟俩用各自方式对童真、童趣与纯真、善良的诠释,无疑对成年人的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走路上学”,从一定意义上说,除了进入学堂学习知识,更被赋予了 “在社会大学堂成年人该如何上学”的深意。一部撷取小视角反映大主题的低成本电影值得每一个人欣赏。不同的年龄阶层从中都能够汲取值得深思的东西。
最后用新浪娱乐评作为结束语:“演员们质朴而灵动的表演令影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扮演姐弟的两个小演员丁嘉力和阿娜木龄,丁嘉力扮演弟弟瓦娃,阿娜木龄扮演姐姐娜香,片中姐弟俩真情流露的感人细节充斥在整部电影之中,温暖而隽永。《走路上学》的风格平缓克制,注意细节的真实细腻,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来展露导演的感情,镜头简单扼要,但是震撼的效果却丝毫没有打折扣,细微之处也处理得细腻而有味道。 影片以原汁原味的构思、独特的儿童视角,谱写了一曲人性最纯美的爱。在简单之处见繁复,繁复之中见统一,作为彭家煌、彭臣兄弟的处女作该片能有这般至纯至真的情感与力度,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