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
一、如何对付恶
人生在世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各种各样的人中就有恶人,所谓恶人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人。按王阳明心学的观点,凡是那些良知不肯承认的人都是恶人,如何与这样的恶人打交道呢?
王阳明心学中说,这是要自我克制。王阳明说:我们平常所见的恶人,他们常态是闻过是非,所以千万别去责备他们的过错,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激起他的恶性。
。
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住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返,所以尽量不要激发他的恶性。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他主张进取,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来不停的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就能让对方改邪归正,符合自己良知的要求
有恶人自然就有恶行,在我们遇到的恶行中毁谤是最流行也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种。王阳明说毁谤是从外来的,圣人也无法避免。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外来的毁谤进攻,但我们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消灭它,这个方法就是注重自身修养修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波动的干扰,也就是要情绪稳定。若自己的确清白方正,纵然世人都毁谤他,又不能说到他,能将他怎么样?这叫如同浮云遮日,如何能损坏太阳的光辉?
若自己是个外貌恭敬庄重,而内心空虚无德的人,纵然无人说他坏话,他隐藏的恶总有一天会暴露无遗。因此,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来自外界,岂能躲避?只要能加强自身修养,外来的毁誉算得了什么?
王阳明在《答友人 丙戍》的文章中,淋漓尽致的发挥道: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练强大内心的机遇。平时感觉不会被毁欲所动的人,在此时能不为所动,那才是真本领。即使现在要动心也要强烈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在情绪最激烈时控制住,一切都好说。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定力,那后果就难以想象,世上有无数人,听到对自己的赞誉,马上手舞足蹈,听到对自己的毁谤时,马上就要气冲斗牛。这种闻誉则喜,闻毁则怒或是戚戚然的人,是不是像个被人控制的木偶,而外在的评价就是它的主人,主人要笑他,他就笑;要他怒,他就怒。要他爬也可;要他死,甚至都可能实现。
一个被外物所控制的人,他的自我在哪里?
不要被外来的诽谤所击倒,因为他不值得,也说明你太脆弱了。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自信自己,就不会受到外来毁谤的侵蚀。而做到自信,必须时刻光明你的良知,让他拥有道德和智慧。对付恶人和一些恶行,终极的解决方案无非如此。
故所有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光明良知才是根本!
二、不要操心
王阳明对人生有别致的看法,他的弟子问他那些伟大人物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不是预先都有计划?
王阳明回答,怎么可能有计划,他们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来了就做,事情不来也不去找事,不过是随感而应罢了。
王阳明相信人生是多变的,没有人可以预料下一步将发生什么,“操心”的事,是愚蠢的人干的,你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不要操心,并不是指你真的什么事都不干,我们最应该在根上操心,也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去事上磨练。
有弟子向王阳明抱怨说平时无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修为很好,心境也不错,总想着遇到一件事后就能把它处理得很好,可是一遇到事情就不同了,心乱导致手忙脚乱,什么事都做不成。
王阳明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养,而没有在实际事情上用“克己”的功夫,只知道静养就会养成好静的毛病,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心态就会乱,事情就会处理不好。所以人必须通过做事来磨练自己的心智,磨砺自己的心境,这样面临事情时心才不会乱,处理事情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静时心也定,动时心也定”。
我们之所以在平时端坐如圣人,说句话也头头是道,是因为我们未遇事时,情绪始终处在平静状态。但一遇事来时,情绪就会发生波动,在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控制住情绪,让它恢复到你平时无事的状态,就能把事做好。王阳明要求我们能到事上磨练内心,实际上就是让每个人的内心都成为一块冰,而不是湖水。湖水在未受外物冲击时是平静的,可一受外物冲击就会起涟漪,而冰则不会。
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们:平时无事时有多么从容的风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风度应该是遇到变故遭遇屈辱时,在这个时候,平时愤怒时,到此能不愤怒,惊慌失措者,到此能不惊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它高屋建瓴,直指终极密码。
在事上磨练,控制你的情绪,光明你的良知,是我们修身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