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答陆元静书》。陆元静:就是陆澄,字元静,浙江吴兴人。是阳明先生的重要弟子之一。据《年谱》记载,最早备录所闻,整理成书并题为《传习录》的,是徐爱。所录仅一卷(即我们此前学习的《徐爱录》),但因徐爱早卒,未及刊行。后薛侃在徐爱基础上又序一篇(即《陆澄录》和《薛侃录》各一卷),让以《传习录》刊行。便是《传习录》的上篇了。此前学习的《陆澄录》便是陆澄对先生言行的记录。可以看出他也是为精进的学生,对先生的学术颇有研究和领悟。
从前文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一直在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先生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次的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阳明"心外无理"及其他学说,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理,并且人能自觉到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人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人心的明觉在程颢和朱熹处都有论述。我们在读《传习录》时应明了王阳明和他们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