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看法
对于她个人的认识,我认为,一切伟大的教育者都同她一样,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他们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为了整个人类进行教育研究活动。如同一位伟大教育者裴斯泰洛齐墓志铭所的那样: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所有教育者的共性应是如此。尽管教育家们在领域中各执已见,也有略同之处,但她们的精神并不是像我们学习他们理论那样简单就能学习到的。
这个社会便是如此。智慧不少,而能共享的智慧却不多。真正伟大的教育者就是像蒙台梭利这样的一群人,耗费毕生所学只为向所有人分享那些未被发掘的教育秘密。
因蒙台梭利的理论建了在医学、心理学、哲子、教育学众多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她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她在《童年的秘密》中指出研究的多是针多0- 6岁的幼儿。很多人误以为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或者是未经过墨染的素丝,如洛克,墨子。蒙台梭利却在自己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到儿童“精神胚胎”的成长规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尽管她们在年幼时身体力量弱小,但“”心理吸收力却是强大而重要的。这种吸收力也表现出阶段性,同时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在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主动地成长和发展。
对于她关于幼儿发展的理论,我认为有其特殊的价值。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曾注观察儿童有一些自发行为是没有通过教育而自动可得的。一次,我带一位5岁小朋友去田野中玩耍。虽然我们并未进行复杂的活动或游戏,仅仅只是平坐在杂草上静看天空, 白云,在宽阔的田野里感受自然,但我们离去时,那位儿童却依依不舍,还恳请下次再来。因而,我也认同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存在自己的一些东西,类似于“天性”。他们在环境中吸收那些令自己敏感的因素,如在3岁前学习人类的语言。 但到了另一个阶段,如:我所处的成年期,我并未对简单的自然和生命十分敏感,或许因为我早就习己为常。儿童的“天性”还有工作的本能。如果我们能够给予或者设计出儿童喜爱的工作,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自律、专注、创造……许多品质都会自然地生长起来。
因为儿童具有“心理吸收”的能力,并且是通过感官而形成的,进而,蒙主张重视用一系列的教具来训练儿重的感官。尽管后来有人评判她这种方式是建立在陈旧的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实用价值。我认为感官的训练是必须的,儿童在每个时期各个感官敏感程度不一,所以更加需要抓紧时机将其能够发展的程度提高到最大。除此之外,蒙对儿童心理活动过程解释并不清楚,所以在对思维和社会训练上有所欠缺。
在教育过程中,蒙反对惩罚,她认为那是外在的强迫。在近来的一个新闻中,某省颁布了学校安全条例(草案),明确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还赋予教师依法实行批评或惩罚的权利。我认为,如若用蒙台梭利的思想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质疑,质疑当今教师的角色是否高于学生。另外,学生有不端的行为才会有惩罚,那么学生不端正的行为从何而来?为什么教育培养人的品质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教育中“唯分数论”的问题得不到改变?我想,我们都能在蒙台梭利的思想中得到启发。
除了感官学习外,蒙台梭利也强调读写算的学习。这些学习也要通过身体机能的训练来起作用。如:写字的练习应锻炼肌肉控制力,通过视、触、听掌握字母形体。今天有的家长还在执着于青少年抽象困难的奥数学习、特长学习等上面。然而,我们忽视她们儿童时期就具有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准确认识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将简单的官能训练、思维训练等活动引入儿童喜欢的工作中,却不能直接把书面教材作为她们的学习内容。这不仅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更是损害儿童学习兴趣的原因。
蒙台梭利倡导的实际生活练习也是必要的。幼儿学习生活技能、手工作业、进行园艺活动,都能够起到锻炼手、脑的作用。纵观今天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过分溺爱独生子女,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更是无法复制的教育基础。
总之,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的价值在我看来已经不仅限于幼儿学校领域。我们作为教育道路上的接班人,更应该把前人的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创造出当今社会有利于教育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