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小区,附近少有卖主食的,倒是有一对男子,可能是父子,每到早晚,必在我出入的路口炸油条现卖,可每每看到那发黑的油,瞬间就没了胃口,所以,从没买过一次。
家人都在时,做饭也有劲头,尤其是蒸的馒头,不用酵母,用老面,那口味儿,甭提有多劲道,看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自己也很高兴。倘一个人时,便没有兴致,主食也到外面去买,能将就便将就,但一年之中,也绝少买一次馒头,或许会买烧饼;而烧饼呢?超市的是油炸的那种,也是偶尔买一次,较多的是买那种过去叫做火烧的,几乎不用油,只是为了不粘锅,才在上面抹层油,为了健康的原因,一般就买这样的。
几年前,曾有过一家烧饼店,挂着“北京烧饼”的招牌,是一位男子在操作,买过多次,味道还行,后来,不知啥原因,关门了,再买主食,竟一时不知去哪里?
今年夏天,一次从早市回来,顺着向阳街往东走,本来可以穿过一条胡同走近道的,这次是舍近求远了。大约走了一百多米,看到一家烧饼店,仰头看了招牌,上面是“秦氏烧饼”的字样,是一家临街的小店,仅容得一人操作,店主是一个五十多的妇女,也许她姓秦,也许不是,不过,买个烧饼,不一定非得知道卖家姓什么吧!她似乎看到我有意买烧饼,很和气的跟我打招呼,“这菜多少钱呀?你起的真早啊”!我作了回答,觉得这女人很会说话,透着生意人的精明,还有恭维,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人,但这跟买她的烧饼有何关系呢?
烧饼买回家,肯定要比超市油炸的味道好得多,家人也是这样的观点;所以,以后一段日子,需要买主食,便到那里去买。
有一次,可能是我起的较早,当我从早市返回时,小店还没开门,我就顺着路往东走。时间确实尚早,路上行人寥寥,大多是早起锻炼的中老年人,鲜有年轻人,偶然有一辆车驶过,东方天际,红红的太阳已升起来。
走了不到三十米,又看到一家烧饼店,这家店占了一间房,是两位妇女在操作,看了这家的店牌,上面写着“获嘉烧饼”,看到招牌,首先想到的是,过去也曾经从这里走过,怎么对这家烧饼店没印象呢?今天的烧饼得买这家的了,从跟店主的对话中,没听出她们是外地的口音,心中又一闪念:自己买的是烧饼,管人家是哪里人干嘛?真是多操心!这次的烧饼买回家,家人都说味道跟过去的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了,不是一家的怎么会一样呢!还说这次买的更好吃,我在品尝过后,觉得也是。
离得这么近的两家烧饼店,可让我为难了!如果是从早市顺路返回,必得先从秦氏店经过,可自己心里觉得不好意思,尽管只是买过几次烧饼,并非亲月故友,若绕过她家去别家买,心里总觉得别扭,也许是秦氏店的热情、和气,而在获嘉店却体会不到,似乎是冷冰冰的,没有一点儿笑意;尽管如此,我还是到获嘉店去买,不过,只好绕道,从东边来,从东边回。
因为是早晨买的次数多,也因起得早;有一次傍晚,顺路从西往东走,看到秦氏店前没有一个人,远远看到获嘉店前有好几个人在等着,不知我是什么心理?竟不愿从路南边走,从路北边,走过秦氏店后,再跨过大街,到获嘉店。心想:来这里需要等待,反而有这么多人,仅仅三十来米,秦氏店前却一个人也没有;看来,人心是相同的,花相等的钱,都愿意得到好的商品。
我一般做什么事情,是不愿等的,看到这么多人在等待,上前一问,原来,这些人在等着买甜烧饼,而我是要咸的,咸的有好多,我不用等。不是一次,而是有好几次,从中能看出这些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
两家烧饼店,一家味道一般,对买家态度和气,可门前冷清,不过,人家一直在营业,至少也能维持吧!一家味道较好,而服务态度却一般,但生意又很好,看来,做生意还得靠质量取胜,食品类的得靠味道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