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就是害怕得罪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好感,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弱势,这种性格容易被人拿捏,不懂拒绝,成为老好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第三章讲的是时间管理,把事情通过紧急和重要分为四个象限。
而第三象限就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讨好型人格就会因为不懂拒绝而经常处于第三象限,成为公司的老黄牛,公司的每个人都可以拿捏。
公务员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份工作,因为它有一个好处,不会轻易失业。但是这么好的工作,你自己不行也会陷入被动,如果你是讨好型人格,不懂拒绝,整个科室的大小任务都会让你包了,你可能还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其他同事则早早下班玩去了。
如果你已经处于这个状态想改变怎么办?
第一,过了试用期,不会轻易失业,不用怕。
第二,你也准时下班,该做的做,但不拼命,一开始科室其他人会不适应,你就解释一下,大家都按时下班,就我一人加班不公平,本来要加班才能完成的,你就准时下班。然后等待事情的发酵,等待其他人的反应。
第三,忍过一段时间,你就成功了。
工作上的原则就是如果大家都加班,大家都有事做,就不是PUA,只有你一个人天天加班,天天任务太多,就要小心了。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就是父母控制欲太强,父母望子成龙,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例如你考到了好成绩,我才会爱你,我为了牺牲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你不努力学习呢?
背负着高期望的孩子,不懂什么叫做无条件的爱,所以大了后就会事事满足别人,成为讨好型人格。
生活中讨好型人格是怎样的呢?
例如,与人聊天,就会秒回微信,没有秒回就会觉得自己得罪对方,别人就会看不起你,不跟你玩了,所以你快速响应别人的话题,也不敢不回,争取每一次都回复。
例如,结婚了,疯狂讨好老婆,把工资全上交,零花钱都不敢开口要,你被你老婆PUA了,财务大权要自己保管啊,老好人。
这种人格对自己很不利,怎么改善呢?
第一,树立边界意识,做事之前分清楚事情哪些必须是自己做的,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果断拒绝。
第二,不要害怕冲突,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不可能跟谁都能成为好朋友,只要看不惯别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也是自媒体人的一个素质,敢于发声,很多人唯唯诺诺,就是不敢发声,就被很多人欺负了而不自知)
第三,有什么要求就说,不要怕麻烦别人,讨好型人格除了不懂拒绝之外,还害怕麻烦别人,所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有一个效应,“富兰克林效应”,讲的是,你要取得别人的好感,要让别人帮你做点事,所以的关系都是互相麻烦中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