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声音练习时要区分不同的场景,两个场景或者三个场景都可以。
要把握好节奏感,有一定的结构框架,这样对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会比较轻松,最好能够排出1/2/3
从声音上来说一些声音的处理要表现出情绪感,如果是对话要还原出当时的场景,人物的情绪,在讲的时候要让观众感受到自己声音的变化,例如语音,语调的变化。例如愤怒的情绪,欢乐的情绪,还有惊讶,等等
从结构上来说,结构要清晰,初学者可以尝试三段论。
抒情的话语,可以拆分成几部分,放到不同的段落,或者干脆放到最后,避免在中段出现太多抒情的话语,造成整个篇章头重脚轻。
初学者要避免朗读,也就是先写好稿然后照着念,这样会影响情绪的发挥。
如果内容比较多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几分钟的演讲,就需要精选一两个内容做展开来讲,避免涉及太多的点,导致观众没有代入感,没有概念。在准备一个演讲时要避免以为听众能够理解自己讲的内容,避免以为听众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例如,在做一个关于孩子相关话题的演讲时,观众有可能是还没有小孩或者还没有结婚的人,这时候是需要帮助观众去进行情绪渲染和知识背景储备的。所以不要讲太多的点,选择一个有突破性的点进行加强渲染,做详细的描述,然后在这个点的基础上去展开,而不是在一个篇幅里谈太多的点。在一个4-6分钟的演讲里,克制住自己想要讲太多点的冲动,最多提到1-3个点,然后展开其中的一个点。
肢体语言部分,初学者比较容易保持相同的姿态,没有变化,同时也要避免太多的晃动。让观众看到你的手,因为如果将手部隐藏起来可能代表着一种自我保护,或者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声音的处理,大,小,粗,细,都要有足够的细节变化。
对于舞台的设计和利用,舞台要有足够的拓展,例如第一部分在原地讲,切换到第二部分时可以往左或者往右踱步,提醒听众,此处有变化或切换,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关于眼神部分,多和听众交流,以免造成和听众一种疏远的感觉,或者让人感觉拒绝交流。声音也要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不要太多变化,最好不超过三种变化,这样也比较方便自己在演讲的时候把握,避免顾此失彼。
分享一个技巧,在准备稿件的时候,把架构设计的简单一点,三段论,总分总,每次两分钟设计一个故事,一个段落,当你认为自己将一个故事已经驾驭得足够好的时候,再去做下一个故事的尝试。这样设计结构的好处就是不会忘词。
在做演讲的时候有感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了自己的感情贯穿其中,更容易打动听众,这是非常宝贵,难得的。在演讲的时候尽量从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去寻找主题,以利于培养感情。因为只有自己有触动,才能有感情,才能让听众受到感染,才能够和听众建立起链接,有足够的链接给到听众,才是一个好的演讲。
下面的附图是一个演讲的架构分析。当有了这个架构,你已经知道自己下一部分要讲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忘词。因为在演讲中要尽量避免长逻辑,长逻辑至少是不适合一个4-6分钟的演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