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九·八三】
嗣后学者,遂以“瓶”为“军持”,“桥”为“略仢”,“箸”为“挟提”,“棉”为“芮温”,“提灯”为“悬火”,“风箱”为“扇隤”,“熨斗”为“热升”,“草屦”为“不借”;其他“青奴”、“黄奶”、“红友”、“绿卿”、“善哉”、“吉了”、“白甲”、“红丁”之类,数之可尽,味同嚼蜡。余按《世说》:“郝隆为桓温南部参军。三月三日作诗曰:‘鲰隅跃清池。’桓问何物。曰:‘鱼也。’桓问:‘何以作蛮语?’曰:‘千里投公,才得蛮部参军,那得不作蛮语?’”此用替代字之滥觞。《文选》中诗,以“日”为“耀”,“灵风”为“商飙”,“月”为“蟾魄”,皆此类也。唐陈子昂出,始一洗而空之。
军持,音jūn chí,一种瓶装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早期军持有铜铁与陶瓷材质,宋代以后陶瓷居多。军持有净瓶与触瓶两种,前者是礼佛的净器,后者为实用净手用具。军持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唐代最盛。宋代以定窑出品最多,元明清时大量出口。长颈,颈上部突出一圆盘型宽棱,肩部丰满,早期腹圆,肩腹间置有一流,无柄。宋代军持除腹部拉长外余唐代区别不大,但是流的形式多样,尤以定窑龙头嘴为特色。同时身傅莲瓣纹饰也是盛行。元时,德化窑青白瓷净瓶批量出口,型为喇叭口、折腹、器体较矮、直流较长。明清的特征为腹部鼓圆,颈粗短,流多为为乳状,以青花及釉里红瓷器居多。唐宋时北方巩县窑、定窑等白瓷窑场,元时德化窑、磁灶窑、西村窑出口多多。明清以景德镇窑为主。
略仢,音lüè zhuó,古文献中多写为“略彴”。意思是小木桥。袁枚写成“略仢”亦是正确的。《康熙字典》:“按字书“仢”同“彴”。有三義:一曰奔星,一曰橫木渡水,一曰约也,而音切各不同。……盖《广韵·十八药》仢有二切,市若切音芍者,训流星。之若切音斫(zhuó)者,训橫木渡水。”《汉书·武帝纪》“初榷酒酤”唐·颜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至宋代,市语“小桥”叫“略彴”。宋·陆游《闭门》诗:“独木架成新略彴,一峰买得小嶙峋。”宋·王安石《饭祈泽寺》诗:“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闲断。”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至小桥,山人呼之曰略彴。”
挟提,音jiā tí,即筷子。古文献中多写为“梜提”,《礼记·曲礼上》“羹之有菜者用梜”汉·郑玄注:“梜犹箸也。今人或谓箸为梜提。”袁枚写成“挟提”也是正确的,“挟”通“梜”。清·方以智《通雅·器用》:“今人或谓箸为挟提。”
芮温,音ruì wēn,柔软温暖的衣服。《吕氏春秋·必已》:“不食谷食,不衣芮温。”陈奇猷校释:“此‘芮温’当从《释名》之义。‘不衣芮温’,谓不衣细软温暖之衣。”在本条诗话中,袁枚将“芮温”说成是“棉”,不太准确。
悬火,音xuán huǒ,意思是悬灯,也称提灯。《楚辞·招魂》:“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烝。”王逸注:“悬火,悬镫也。”蒋天枢校释:“悬火,盖谓人所手持及车上所悬镫。古铜器中有‘行镫’,寿县出土行镫,体圆三足,有柄旁出,盘中有锥形者三,用以植烛。所言‘悬火’指此。”
扇隤,音是shàn tuí,旧时用扇风的方法把已碾过的谷类的壳和米粒分开的一种农械。后名风扇车,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急就篇》卷三:“确磑扇隤舂簸扬。”颜师古注:“扇,扇车也。隤,扇车之道也……隤之言坠也,言既扇之,且令坠下也。”在本条诗话中,袁枚将“扇隤”说成是“风箱”,是错误的。风箱只是利用风力增强火势,一般用于家庭烧灶或者冶炼,它并不具有清选用于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的功能。
热升,音rè shēng,即熨斗,烫平衣物的金属器具。旧时构造形似斗,中烧木炭。今有火熨斗﹑电熨斗﹑蒸汽熨斗等。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又摘其《赎出典裘》断句云:‘老妻见故衣,开箱色先喜。姬人持热升,殷勤熨袖底。无奈縐痕深,熨之不肯起。’……熨斗名热升,见《庶物异名疏》。”
不借,音bù jiè,不借,联绵词,写法又有不惜、把鲊、搏腊、薄借,本意是粗糙的样子,指草鞋、麻鞋。东汉·刘熙《释名》:“齐人谓草屨曰屝。屝,皮也,以皮作之。或曰不借,言贱易有宜,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齐人云搏腊。搏腊,犹把鮓,麤貌也。荆州人曰麤,丝麻韦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足也。”另,《御览》六九七引《释名》曰:“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亦曰拘也,所以拘足也。复其下曰舄。舄,腊也。久立地湿,故复其下使乾腊也。不借,言贱易有,宜各自畜,不假借之也。齐人曰搏借,搏借犹把鲊,粗之貌也。曰粗,丝麻韦草,皆同名粗。粗,措也,言所以安措足也。”清·毕沅疏证:“搏腊,犹言不借,声少异耳。”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不借》:“齐人曰搏腊是皮屦。”宋·陆游《巢山》诗:“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
青奴,音qīng nú,释义:1、夏日取凉寝具。用竹青篾编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又名竹夫人。宋·黄庭坚《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予为名曰青奴并以小诗取之》之二:“我无红袖堪娱夜,政要青奴一味凉。”清·赵翼《暑夜戏笔》诗:“引睡有黄嬭,伴寝有青奴。”2、犹青蚨。指钱。宋·吴炯《五总志》“少日萦心但黄妳,暮年使鬼欠青奴。”
黄奶,音huáng nǎi,多写作“黄妳”、“黄嬭”,书卷的别称。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上》:“有人读书握卷而輒睡者,梁朝有名士呼书卷为黄妳,此盖见其美神养性如妳媪也。”宋·林景熙《次翁秀峰》诗:“黄嬭秋灯餘旧癖,素侯野服拜新封。”清·黄遵宪《海行杂感》诗之十一:“黄公却要携黄嬭,遮眼文书一卷诗。”
红友,音hóng yǒu,本是特指江苏宜兴出产的一种酒。后成为酒的别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苏)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与儿子小酌红酒》诗:“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绿卿,音lǜ qīng,意思是竹的别名。陶谷《清异录·绿卿》:王彪 《临池赋》云:“碧氏方澄,宅龟鱼而荡漾;绿卿高拂,宿烟雾以参差。”
善哉,音shàn zāi,本是一个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后佛经翻译借用词汇翻入佛经,变为僧人常用词。用作表示惊叹的口头语,既可以表示赞许,又可以表示不满,甚至用作当做“罪过”后的赎罪。然而,在古诗文中,善哉还代指:1、传说中的树名。《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南朝·梁·殷芸《小说》:“汉武游上林,见一好树,问东方朔,朔曰:‘名善哉。’”2、凤鸟夜鸣。《初学记》卷三十引《论语摘衰圣》:“(凤)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
吉了,音为jí le,鸟名,即秦吉了,也称了哥、吉了,与八哥相似。因产于秦中,故名。似鹦鹉,嘴脚皆红,脑后有肉冠,善效人言。唐·李白《自代内赠》诗:“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唐·白居易《双鹦鹉》诗:“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
白甲,音bái jiǎ,亦称“纸甲”。古代用厚纸制做的防护衣甲。成本低廉,简便易制,对锋矢之防护力甚强。《渊鉴类函》卷二百二十八引《八编类纂》曰:“后周师至,争奉斗酒迎劳,而将帅不之恤,专事俘掠。民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周兵讨之。”参阅《新唐书·徐商传》、明代米国祯《涌幢小品》。
红丁,音hóng dīng,蕈的别名。宋·陆游《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餉红丁。”
《世语》,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娵隅跃清池”,典故。娵隅,音jū y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称鱼为“娵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人名)为桓公(东晋大司马桓温)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此语之意,我千里迢迢来投军,你给我个“南蛮参军”的小官。后因以“娵隅跃清池”用为指称官职低下的典故。蔡有守《黄晦闻欲事蕃语口占答之》:“问君底事事娵隅?我只因贫为所驱。”
蛮语,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言语。唐·韩翃《寄武陵李少府》诗:“楚 歌催晚醉,蛮语入新诗。”明·王世贞 《曲藻》:“不可作者: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方语、书生语、讥诮语。”清·于涛《罗城》诗:“参军未处边陲惯,蛮语还须仔细听。”民国诗人林亮奇《日夕睡起绕篱怆念归而有作》诗:“昏灯且校篇,蛮语待强记。”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灵风,音líng fēng,释义:1、谓时势。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2、春风,东风。唐·李商隐《赠白道者》诗:“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叶葱奇疏解:“次句标明时令。”宋·梅尧臣《将行赛昭亭寺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莫言春作迟,但念寒滩阻。”3、喻教化。明·吴承恩《赠学博郑东窗先生东归序》:“自夫子之来淮,康我式我,震我以灵风,而濡我以甘泽。”4、阴惨的风。《花月痕》第四三回:“满屋中忽觉灵风习习,窗外一阵阵细雨。”5、阴灵的节概。明·唐顺之《吴江三忠祠》诗:“灵风鼠雀避,落日鹿麋过。”6、修道者或神灵的风范。南朝·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尔期诚玄契,遐想灵风,至怀所诣,因心则通。”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之四:“灵风肃穆帷中语,凭仗神工斡国工。”按:诸多释义中并无“秋风”之意,即无法对应“商飙”。
商飙,音shāng biāo,释义是秋风。商,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古人又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飙,指风声、风、暴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时当秋月,商飙徐起。”
蟾魄,音chán pò ,意思是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唐·元稹《纪怀赠李户曹》诗:“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唐·顾甄远 《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清·钮琇 《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著狂怀兴蓬勃。”
陈子昂(659或说658/661—700或说699/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