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拍照,用镜头去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知道为什么吗?俗话说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镜头里欣赏事物更是不一样,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事物可以看到真实的感觉,通过镜头去看更有不同的效果。就比如照镜子,照好久也不会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只要拿起相机拍下不同的角度,就很容易发现不一样的美丽。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可以通过光影控制、构图美感,使镜头里的人或事物呈现出幽远的意境和独特的韵味。重要他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影响深远,如何对待他人,我想不妨学着用心灵的镜头去捕捉美好,解读美丽。
一、 聚焦优点,学习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以自己的长处自诩,而嘲笑、抱怨他人的短处。这种行为无疑会造成害人害己的后果。如今是一个人与人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完全脱离其他人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取得成功。如果一味地抱怨他人之短,势必会被他人所孤立,并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我们要把镜头对准他人的优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是多人合作、相互弥补、共同进步的一种过程。光靠一个人的微弱力量是不可能成就优秀的教育成果的。假如我们每天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东西,那么终有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自己的进步也必然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利用身边的人来帮助自己进步。
二、 调整镜头,包容他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妇女聊天,甲问乙:“你儿子现在还好吗?”乙一声叹息道:“别提了,真是不幸哦!他娶了个媳妇懒的要命,不做饭,不扫地,不洗衣服,早餐都要我儿子送到她的床上!”甲又问:“那么你的女儿呢?”乙立刻换了口气说:“噢,她可就命好了。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她做任何家务,全部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服、带孩子……”两起几乎同样的事情被乙说成两种迥异的认知,难道她的孩子都应该被别人伺候吗?可见妇女乙是多么自私又刁蛮。挑剔和抱怨别人——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利己”当前,当然看谁都不顺眼。
《孟子·离娄章句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这句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反求诸己”,这是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的首要原则。“反求诸己”是一种境界。从对周遭万物的抱怨到追求自身的完善,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不论是“论语”中提到的“不怨天,不尤人。”还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反求诸己”的具体表现,心境的自适与淡定源自于我们“求己”而非“求人”的坦荡。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
所以,我们要时刻调整镜头,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那么,在你的镜头里,会盛开着一朵又一朵世间最美丽的花,如果你进的去,你一定看的到。
三、 变换焦点,感恩他人。
焦点不同,看到的不同,想到的也不同。懂摄影的都知道“七分思想,三分拍摄”,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然后才能拍摄出有生命的画面。做人也要大大方方,铭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陪伴,对得起他人的善良和信任,不要让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慢慢地从你的生活中消失。
作为教师,尽管我们在教育领域耕耘的时候,我们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时,我们在与同事进行真诚的切磋时,我们在与家长坦诚地谈心时,我们是在工作,但我们也在收获。从学生那里,我们收获了付出的快乐,享受到了学生给予我们的热爱;从同事那里,我们收获了互帮互助的友情;从家长那里,我们收获了尊重。在不断向前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们的双脚永不停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我们的明天一定能到达更远的地方。
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用心灵的镜头记录你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用心灵的镜头面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会知足、感激,因为是他们成全了我们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