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天就要结束了,已经习惯性的会写一点东西来总结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今天是自己的白班,因为这两天来说,患者并不是很多,其实在上班之前,自己的规划就是要不就将昨天没有看的电视节目看一下,要不就是阅读点电子书吧。
不过,虽然没有多少患者,但是在上班时间看视频,还是让自己内心有一点接受不了,虽然说,没有人看着你,我想这就是一种自律吧。
那就看书吧,有再一次的阅读这个《ACT,就是这么简单》这本书,这本书自己已经阅读了几次了,可是后来就是有一种感觉,完全忘记了这本书一样,就是说虽然知道这个要增加心理弹性,也知道这个灵活六边形,可是如果你要让我具体地说一下,我会说,忘记了。
今天再次阅读的时候,里面其实有一个概念叫以已为景,记得最初自己是在另外一本有关ACT的书中读到的,当时就是没有读懂,不过,这本书其实是有解释的,可能如果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应该就是自我觉察吧。以已为景的英语是self as content 其实说明白了就是将自己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自己来观察自己,我觉得用自我觉察来定义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在我现在的认知体系中,所有的心理学都是为了促进自我觉察的,只不过,当我们自我觉察到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改变。而我们如果从来没有觉察到,也可能是很难改变吧。
有一个例子,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看魔术,虽然我们也知道魔术都是假的,但是当我们不知道这个窍门的时候,我们看得很惊讶,很开心。可是如果一旦有人解密了这个魔术,这位魔术师再表演给你看的时候,虽然你一样也是知道魔术都是假的,可是知道这个窍门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这个魔术惊讶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感受,心理学上说,当你知道这个窍门的时候,你就有了选择性,也有了控制感,你可以选择象不知道这个窍门一样,也可以当众揭穿这个魔术,总之,你的感受变了,你觉得这件事情,你是有掌控感的。
虽然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增加自我觉察的原因吧。当有一些事情,我们觉察到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选择性。就如同,有一次,一位同事激怒了你,如果按你平时的性格,你就一定会打他。可是这次你提前被人感知,这位同事会故事激怒你。让你做不成某事,那么对于这个人激怒你的这件事情,你就有了选择性,你可以当作不知道,选择打他,也可以选择,不生气。总之,当我们觉察到了某事,这件事情就不会再控制我们。
所以,心理学的目地其实就是让我们有更多的自我觉察,更多的控制性,更多的选择性吧。
当然,在这个ACT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解离,那是不是说融合就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其实也不是,有一些事情,我们是希望可以融合的,比如我们认真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些词来形容这样的状态,我们有时候会说天人合一,双人合一,人机合一,其实就是说的是融合啊。
所以要不要融合,主要是看这个事情长期发展下去,是不是对我们有好处吧。
我们称之为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