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和明确“人”的发展问题,也就是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教学变革需要从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三种基本要素出发,主要路径是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教师需要教学创新
1.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教学觉醒。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教师也要进行教学觉醒,自觉唤醒教学活动主体,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使教师从课程代理人回归自主,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
2.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新课程强调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自主寻求多样化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发散,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
3.教师生活需要重塑。教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教师可以追寻这种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师生都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场所,才能够有助于真正的“整体的人”的诞生。
二、学生需要学习革命
1.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学习是建构客观世界之意义的认知性实践、建构伙伴关系的社会性实践,探索自身模式的伦理性实践,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学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
2.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生生活的改造。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具有无尽的教育价值。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和际遇生活世界,从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究问题中产生自己的观念。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理念:(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是师生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2.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一定的教育哲学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相适应,坚持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优先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同时考虑学生的共性与特殊性,切实保证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
四、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
1.对话文化。对话关系是教学作为自由实践的精髓。
2.合作文化。教师创生“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形成教学的“学习共同体”,获得共同的专业成长,形成自己教学风格。
3.探究文化。新课程倡导探究文化,强调应在不同层面进行课程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