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皆可采茶,但属春茶最好,也就是清明节前后一个星期。今天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想了解一下绿茶的制作工艺。其主要工艺流程为
- 摊青
- 杀青
- 揉捻
- 干燥
摊青
将当天采摘的鲜叶,均匀摊放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下5至8小时,蒸发部分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ps: 干燥最好用碳火慢烤,因为没有装备,只能用蒸格替代了。
锅炒
经过烘干后的茶叶用小火慢炒,进一步干燥,以利于长时间储存。
品茶
总算是完成了所有工序,但毕竟自己瞎摸索,还是有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
色泽偏黄,叶梗泛红
原因是杀青时温度不够,酚类物质被氧化。 -
茶香清淡,回甘不足
原因是杀青和揉捻要反复进行多次,我这两个关键步骤用时太短,导致埋没了茶叶本来的色香味。
不过欣慰的是还能喝哈,希望下次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