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五行,大家都会想到金、木、水、火、土。那么五行究竟是什么呢?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其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而五行的意义则包含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强调整体,指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而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而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古人认为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同时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属于水。
同时五行学说也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的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所以五行其实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那么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