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个旅行的爱好者,关于旅行,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提起第一个让我有旅行冲动的地方,也许是湖南的凤凰。那是在好多年前,看完沈从文的《边城》之后,一直想去的地方。一直想去看看翠翠生活的地方,沈从文笔下清新的世外桃源、和他的侄子黄永玉成长的地方。后来好多年后,也忘了什么原因使这个计划一直搁浅。

      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旅行,是大二那年跟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西北之行。此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西安。 曾经有个段子,说有几个城市比谁有文化,西安笑了。在我看来,西安确实很有内涵。它是一个经历了十几个朝代的古都,秦始皇陵汉陵碑林包括杨贵妃的华清池都在那。可观赏探究的人文景观多不胜数。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还是秦兵马俑群,它的壮观,是无法复制的。

      后来,我去过徐志摩“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苏曼殊“踏过樱花第几桥”的日本。说起日本,我对它的富士山一点兴趣都没有,即使它是浮世绘版画里出现的常客。真正让我想去感受一下的,也许是因为川端康成的小说。

      “凌晨四点起来,看到海棠花未眠。”我非常喜欢,川端康成小说里,对景物描写的极致的干净感。

      至于还没去却一直想去的地方,我想是欧洲。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欧洲也许有一千种想象。于我来说,英国是段子手奥斯卡·王尔德的故乡,是王尔德笔下快乐王子忧伤的城市,是钱钟书亲吻的和磕掉半颗门牙的牛津土地。走在伦敦街头,我还可以去寻找消失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我还可以去看看简奥斯丁居住的小镇。而法国,给我印象不只是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是善良的冉阿让,是维克多雨果的地下水道味道的“真善美”,是属于卡西莫多的巴黎圣母院。至于意大利,估计里面会有许多文艺复兴三杰的踪迹。荷兰,是梵高最后的故乡。威尼斯,不止是水上城市还曾诞生过“威尼斯画派”……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依我看来,这句话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所谓“行万里路”,建立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如果去一个城市之前,能对这个城市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了解,我想旅行的心境或许会有所不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