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距大师班开班还有4天的时间,上海迪士尼紧急封闭,园内所有人开始检测核酸。前一日,北京宣布返京政策严控,大量返京人员滞留。
去还是不去?没想到这个成为了我在大师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还是去吧,大不了不会北京了。”
我跟夏菁说了这句之后毅然决然假道武汉辗转到了泰晤士小镇。这里面的决绝,我自己也有些意外。去泰晤士小镇,找倪叔。我很坚定。我知道自己在寻找些什么,而这个答案只有在大师班能找到。但是我的问题是什么,我一时却着实说不清。
一个忙碌的课表的好处便是可以让人忘记内心的纠结,着眼于眼前的每一个知识。到了大师班的教室,桌子上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大师班的专属教材。
不得不说,《魔力演讲》系列的教材质量从不让人失望,即使是身为教育行业研发总监的我也不得不感叹课程运营组对此下的功夫。一本厚厚的教材代表着的是课程的含金量,这本教材代表着的则是倪叔在行业中20年的经验。翻过每一页,大量的内容让我开始了对于这三天学习的憧憬,似乎我离我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倪叔从不会让人失望,开场的华彩让我马上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一曲西本智实,既是对于全篇的开场,又是对于课程的展示,优秀的设计是华彩的最佳衬托。Simple, Sharp, Shinning,同样的核心理论,在大师班的设计下有了新的内涵。结合高手班的内容一起品味,大师班的许多细节都有了新的意味。
如果说高手班的内容是教会我们演讲这门艺术,则大师班就是在分析这门艺术背后的科学。第一天的飓风理论和烟花模型,两个大道至简的模型让一场精彩的演讲的设计变得无比简单。而在我从大师班回到北京的第三天,便得到了试用这一理论的机会。现学现卖,一场1小时的演讲就这么明明白白的设计出来了。
日程过半,我们学到的已经再次占满了我的笔记本。而后面的内容则让我距离我来泰晤士小镇的原因跟近了一步。
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共游公园》中有一首歌叫“The State of the Art”,讲述的是主角为了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够面试不得不与各种人周旋的故事。曲中反复强调“艺术创作的艺术,在于将一切凑齐(The art of making art is putting it together)”。而大师班的后半场,这就是这个创造艺术的艺术。从谱曲,到作词,到编曲再到片花。倪叔用一天多的时间完整的带着我们经历了一个作品从构思到问世的整个过程。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终于可以把过去零零散散的思路“串珍珠”一般串起来。
在课程的最后,倪叔带我们看了一下《革命之路》这部电影的梗概。电影在讨论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巴黎与工作冲突,是忠于自己还是服从社会的冲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巴黎,但是却有更多的不去巴黎的理由。现在的我对于这个电影确实颇有共鸣。
倪叔在最后问我:“你去巴黎吗?”其实对于我来说,巴黎是一定会去的,但是我在意的是去巴黎的路。成年之后的几个决定,我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理想,而最后的结果每次都没有让我失望。巴黎是一定要去的,既然答案这么明确,那我这次寻寻觅觅的问题为何如此模糊呢?
其实在倪叔问我去不去巴黎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这次来的目的。我对革命之路的迟疑不在“革命”而在“路”。对于我来说,我从未怀疑过我想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迟疑的是路上的风景和沿途的人。而大师班给了我所需要的所有答案。
这个答案不在职业讲师这个行业,也不仅仅在“有大爱”的倪叔,更在这次大师班中的每一位魔友。无论是一见如故的夏菁,还是新认的亲姐慕陶,从高手班到大师班都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鼓励。而这次的同学们,每个人不光都有自己的光辉,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乐于帮助和自己仅有三天交情的我。董哥,盼龙兄,Sophie姐,几位已经非常有经验的老手,在面对我们几个刚刚了解这个行业的菜鸟的时候毫无保留。而缪缪更是想都没想就将自己搜刮的资料发给了我和大桥。董哥作为行业水准的“鉴定师”,用亲身经历想我展示了坚定的决心有多么大的力量,而大桥则用自己的故事重新唤起了我内心对于“热爱”的信心。
当倪叔问我“去巴黎吗”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不是因为巴黎,而是因为去巴黎的路上有《魔力演讲》的大家,也有自己已经忘记了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