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围绕“感谢信写作”展开,感谢信这种题材在近十年中考了两次,有一定几率会再次考到。针对初三B层学生基础较弱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结构拆解与模板示范,但在实际授课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1. 课堂节奏与时间管理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体裁解析、模板讲解、例文分析),讲解部分耗时较长,导致学生未能进入动笔环节。基础较弱的学生需要更细致的分步指导,但课程节奏过快,部分学生在理解时态、人称转换时表现出困惑,未能及时消化知识点。
2. 学生参与度不足
在分析例文时,若能穿插提问或让学生口头仿写句子,既能检验理解程度,又能调动积极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缺少“边学边练”的机会,降低了知识转化效率。
改进措施
精简内容,分步教学:将理论讲解与写作练习交叉进行,每讲完一个结构(如开头、正文),即让学生仿写1-2句,逐步搭建全文。
增加互动与模板支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模板填空、示范写作等方式,降低独立写作难度。
强化分层指导:提供基础版和进阶版句型,让学生根据能力选择,同时预留课后一对一辅导时间。
此次教学让我意识到,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需更注重“慢节奏、多实践、强反馈”。今后将优化课堂设计,确保学生“听得懂、写得出”,真正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