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⑴扬之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不流:流不动,浮不起,冲不走。平缓流动的水。
⑵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⑶彼其之子:(远方的)那个人,指妻子。
⑷不与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⑸怀:平安,一说思念、怀念。
⑹曷:何。
⑺束楚:成捆的荆条。
⑻甫:甫国,即吕国。
⑼蒲:蒲柳。
⑽许:许国。
激扬的江水,流不走束在一起的荆条,那个人啊,他不愿意与我一起戍守申地。怀念啊故土,何年何月我才能归乡啊。
激扬的江水,流不走束在一起的荆叶,那个人啊,他不愿意与我一起戍守甫地。怀念啊故土,何年何月我才能归乡啊。
激扬的江水,流不走束在一起的蒲草,那个人啊,他不愿意与我一起戍守许地。怀念啊故土,何年何月我才能归乡啊。
关于此篇,我在网上查阅了两天的资料,可还不是很了解,主要是因为与我所理解的大相径庭。好吧,先看大意吧。
其实本篇的字面意思显而易见,一般看了单字解释就可以理解全诗的字面意思。问题是这首诗的背后,是什么呢?
本篇共为三章,也是诗经常见的重章叠句的形式,重点说说几个字的意思。扬,人们常以悠扬来解释,也就是说是悠扬的河水,这可能是一条小河。而三章中的变字,只有两个,薪、楚、蒲,其实这三个字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家中的柴。而申、甫、许是三个不同的诸侯国。子,解为妻子。那么简单了,全文的大意是,看那悠扬流淌的河水啊,怎么可能带走那成捆的柴火呢。我那远方的妻子啊,她不曾与我一起来守卫申(甫、许)国。怀念啊,我的妻子,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与有团聚呢?
从大意上讲,这是一个守卫他国的战士的思乡之情,思念亲人,思念妻子的诗篇。那么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了战士对于长期戍守他国而不得归的不满,从而在更深层次中写出了对此事的厌恶之情,更多的应该是对国家的不满。
申、甫、许三地的诸侯都是姜姓,为周平王的母系,这里用三个诸侯国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事情,就是战士不满周平王为其母系诸侯的自私行为,或者说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坏了国民之心,最主要的是还是无何止,不知归期的长期外派。
值得一提的是,扬之水的水是哪里?是战士所守卫的地方就有这样一条小河,还是家乡之河呢?这里引人遐想,也引人深思。
用水与柴草为比,那么各指什么呢?如果用水指战士的一去不回,那么柴草就是战士思念家乡妻子的心,远去的我怎么能背负如此深重的思念。如果用水比远行战士的漂泊,那么柴草就是家中妻子不动的思念,暗指天人永隔,难以再见。
其实,我所想的更多的是另一个意境,扬之水,应该是激扬的河水,指大江大河之意,这样才符合战士的思念之情,如大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无法止歇。不流束薪,就是在翻滚的河水激荡不安,小小的柴草,怎么能够自由地漂浮水上呢。子,为周平王,那么远在皇城中的王啊,您高高在上,怎么可能与我一起来这不毛之地,守卫他国呢,当然也不会想到我们这些兵士心中所想,心中所思了。怀念啊,怀念,什么时间我才能回到我的家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