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关于一个13岁的孩子:她的父亲想方设法地要让她考出好成绩。她说:“我爸爸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但对于他的方法我并不感兴趣,我才不要像中年大叔一样思考呢。”
这真是个早慧的姑娘!我们常看到这种亲子间的沟通不当,父母因孩子的做事风格而抓狂,却不曾意识到两辈人喜欢的沟通方式其实各不相同,13岁的孩子对于大人的很多方法与建议都不买账。
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因为学校距离他家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他妈妈每天都开车送他上学。小明有着出众的心智水平——他好奇又聪明,还擅长辩论,但同时也拖延成性。他的所有事情都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做,甚至在上学路上,还在车里用手机写作文。纵然妈妈很不喜欢他这样,不过每天这样忙忙叨叨、慌慌张张的(不管是在行为上,还是在神经激素的水平上),他倒是真把该做的全都做完了。即使没有按照妈妈喜欢的方式去做,但他的成绩也全是A。
“他但凡提前点开始写论文,并且每天都写上一点点,都能从容得多,”妈妈感叹道,她说的也的确在理。不过家庭指导师温柔地跟她讲,她自己大可以对这件事从容点。
“此话怎讲?”她问道。
“你看,”指导师说,“你讲的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对吧?你自己做十几岁的孩子的时光,其实已经有点久远了,他脑子里现在想的,跟你不一样,他懂得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知道在压力下自己工作得最好——甚至他只能在压力下工作。”
“但是看着他先浪费时间,再被迫快马加鞭地完成工作,我就特别受不了。”妈妈说。
指导师笑着建议:“也许你就不应该看着。”
小明和母亲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男性和女性处理多巴胺的惯用方式不同:女孩通常对学校生活更感兴趣,并且更加坚持不懈地在学业上用功,她们倾向于有更高的标准,并且更具批判性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她们更希望能让父母和老师高兴。女孩通常也会更有同情心,这让她们更加担心自己会让老师失望。她们倾向于更早地被多巴胺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能保持更长时间,因此有些女孩能比截止期限提前两天完成周记,不像男孩需要靠压力(比如濒临交作业的截止日期)来驱动,事实上,她们更有可能在时间紧迫的最终期限压力下感到慌乱,杏仁核被激活,甚至无法有效工作。
性别的确是一种影响因素,但如果孩子患有多动症、焦虑症或抑郁症,那他们动机的运作机制会受影响。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无法达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多巴胺水平,所以他们需要以某种形式“助推”一下来发动他们的动机引擎。
在此,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能调动起某个孩子的方法,对另一个孩子未必管用。有些孩子产生动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希望有亲密的人际关系或想帮助他人,而其他孩子的动机则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水平,渴望学习新事物、获得新技能,孩子甚至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而想要相同的东西。
许多孩子喜欢电子游戏或体育运动,却不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获胜,而是为了享受与朋友一起玩的乐趣。一些学生为了个人的满足感而努力取得好成绩,而另一些则是为了达到某个长期目标,所以才很在意学业。同理,孩子可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去参加高中学生会的竞选:可能是他们想要对政府机构有所了解,或者想帮助解决与自己朋友有关的问题,或是为了丰富自己申报大学的简历,甚至是为了体验名声在外的感觉,以及为了满足自己的“官瘾”。
一旦父母关注到这些差异,他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是什么激励了他们行动起来,而对他们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以上知识还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有时会做出看似不明智的决定,比如他明明可以选择去一个在学业上更有挑战的精英高中,却要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当地的公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