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笔名:南雁北望,古诗文爱好者,家乡文化的整理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
平沙落雁
作者:江西永丰人、恩县知县陈学海,押八庚韵
浩荡晴川胜八瀛,来宾雁阵落沙平。
芦花滩上开新径,野水矶边笃旧盟。
夜月离离关塞梦,秋风瑟瑟楚江情。
渔人切莫吹笳叶,怕动乡心返故城。
1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最早是唐宋时期的一首词牌,被文人推崇。这里指在县治西二十里的东沙河古代称屯氏别河,因鸿雁时常聚集沙滩芦苇间,故名
2晴川,晴天下的江面。 晋 袁峤之 《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晴川歷歷 汉阳 树,芳草萋萋 鸚鵡洲 。
3.八瀛:古谓中国的四方四隅皆有瀛海环其外,故亦以借指世界。
4 “芦花滩上开新径,野水矶边笃旧盟。夜月离离关塞梦,秋风瑟瑟楚江情”,承句与转句都是对仗工整,人格化的感情,意境上的升华。有表达作者借物思乡之情怀。
5 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刁斗笳吹,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
6.合句“渔人切莫吹笳叶,怕动乡心返故城”,画龙点睛,借“大雁”比喻北飞至的作者。表面劝说渔人莫吹胡笳怕惊动北来的大雁,其实在说渔人吹胡笳,更让作者动致仕还乡的心念,毕竟这时陈学海都六十四岁了。
大意:浩荡的水面美景胜过四面八方,飞来的大雁像嘉宾一样排着阵型而降落在平静的沙滩。他们开始在芦花滩涂开辟新的道路,在矶边的野水忠实自己旧时伴侣。在夜里月光若断若续中进入曾经飞跃远方边塞的梦中,梦里有他们曾经在在楚江边听秋风发出轻微的声音,留恋感情旧地。这时渔人切莫再吹奏胡笳,怕惊动他们还念的乡情返回楚江故城,有作者暗喻自己思乡之情。
此题材最早也现在明代恩县诗人中的作品中。
《平沙落雁》
作者:姚惟一,恩县秀才,押一先韵
平沙向漠漠,百草自连天。
雁阵斜来远,霜寒飞更还。
拣芦楼未定,带月不成眠。
惊乱慵回首,归心选湖烟。
1.平沙落雁,最早是唐宋时期的一首词牌,被文人推崇。《恩县志》记载,在县治西二十里的东沙河古代称屯氏别河,因鸿雁时常聚集沙滩芦苇间,故名。
大意:在沙河两河平铺分布着大面积的白沙,百草旺盛生长伸向远方的天边。大雁如排着雁阵倾斜着从远方而来,到秋霜寒冷之时又飞还南方。他们忙着拣起芦苇搭建还未完成的家园,晚上在月光下也不能安心入眠。受惊吓后乱飞,困倦的回头张望,安心的念头还选择在湖水烟波中。
《平沙落雁》
作者:左杰,恩县人进士,河南参政,押四支韵排律诗
青郊原眺望,金沙郁分披。
嗷嗷集鸿雁,肃肃振羽仪。
衔芦惯避险,来往亦知期。
不惜双翮冷,但悲物候移。
所志在寥廓,宁畏绸罗欺。
徘徊云汉上,逍遥湘水湄。
寄言野田雀,无用苦猜疑。
这选自万历版《恩县志》的记载,左杰的排律诗《平沙落雁》,其内容明细清理,更符合原词牌的本意。只是在清光绪版《重修恩县志》,首句有所更改为:“原郊闲眺望,层沙郁分披。”
清末《重修恩县志》有知县汪鸿孙的作品
平沙落雁
汪鸿孙,字:云宾,盱眙人,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