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之前看过两遍,周末的早上在等一只煎饼的过程中再次读完。
话说自家楼下街对面有个煎饼铺,每天的营业时间是早5.30--下午1.30,非常之个性。但因为自家产品的过硬及资源的稀缺性(方圆50米内再无一煎饼摊),生意一直火的不行,比如说早上要排上7个人的队才能等到一只煎饼,令其斜对面的天津包子同烧饼夹肉都相形见绌的很。
于是某个周末的早晨,自家一早七点便起床梳洗,积极投入到排队等煎饼的行列中。
在排这个由七人组成的历时半小时煎饼队过程中,自家例行掏出手机,当然不是刷微信,而是看电子书呐。我穿着上班的小西装,手里攥着手机看电子书,和前后左右边闲聊边排队的大爷大妈们显得特别的格格不入,自己都觉得突兀,只好埋头读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每一只煎饼都要现摊,所以队伍行进的很慢,也免不了有顾客报怨,比如队列前三的大爷就郁闷的表示,为什么只有一个灶台,干么不起上两处火,害得大家都要在这里等着?摊主漠然以对,冷冷说道:眼下这间小破屋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了,现在你们北京驱赶外地人,我们连地下室都租不到了,这个煎饼摊不定那天就不干了呢。自家站在微冷的晨风里,空着肚子,听着如此负能量的话,书中的情节也正行进到男猪七八十岁一把年纪了还要打工挣钱的悲苦桥段,真是应景极了。
是的,这本理财书也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给读者上理财课的。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普通职员如何因为不注重理财而晚景凄凉,书中设计了一个财富精灵,令30出头的主人公提前看到不懂理财的自己晚年过的如何悲惨,从而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奋起学习理财知识的故事。
说实话,作者在文中将年老无依的惨况描写的非常精准,让我等青壮人群看了以后耸然而惊,个人边空腹等着煎饼边决定回去就恢复自家的记账习惯,虽然月入3千,也要努力存钱,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强大局意识,凡事往大处想,比如多想一想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就会少争许多一时之气,少惜一日之长短,少虑一时之得失。话虽如此,书中还是给出一些放诸四海皆行的理财建议的,比如说量入为出,节俭度日,认真记账,居安思危,尽早树立理财意识,列出个人未来大概需要的费用,提前做出理财规划。
例如书中反复讲到一个《蚂蚁和蚱蜢》的故事,以个人看来这个故事对于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而言,都很有教育意义。为了储备冬天的食物,蚂蚁在炎热的夏天里辛勤工作,而蚱蜢却坐在树枝上弹着吉他,嘲笑蚂蚁。冬天如期而至,蚂蚁躲进屋子里过冬,有暖暖的窝,充裕丰富的粮食,过得很安稳,而贪玩的蚱蜢却既没有粮食也没有房屋,寒冷和饥饿侵蚀着它……很多人都是那只在夏日里嘲笑为过冬而辛勤劳作的蚂蚁,冬天却冻死在寒风中的蚱蜢啊。
现在很多网红、公众号都努力教人怎样买买买,而且贴心的帮你找好各种借口,你买的不是包包,是鸡血,你买的不是大牌,是更好的生活方式,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更好的自己”适用于一切看起来性价比都超低的东西。因为你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情怀,是生活方式啊。书中的钱小俊不也是为了别人艳羡的眼光,没有买实惠省油的节能车,而是选择了更加费钱的大排量车,造成了一大笔不必要的支出。即使后来不得不卖掉房子租房住,也要打肿脸充胖子的选择了富人区江南地区住,从而令自己的负担更加沉重,攒钱更成为天方夜谭。
和那些讲故事说道理的理财书一样,书中也例行有一个伟光正的配角,给男猪讲解各种理财之道。比如钱小俊的同学宋思凡,便因为精打细算,注重理财,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书中宋思凡曾向钱小俊讲解复利的厉害,“人们似乎都不太重视复利,但实际上,复利所具有的力量完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人们只是因为不了解复利真正的力量,以及不知道正确使用此力量的方法,故而才小看了复利。我现在就让你见识一下复利的非凡力量。首先,问个问题,如果你进行了一份年利率为10%的投资,每年都拿利息,25年后你的累积收益率是多少?”
当然,这里面还有国情问题,比如说你的收益能否跑赢通账,这里年龄80后的同学可以回忆下自己小时候油饼是几分钱一个来的?而且书中也指出了另一个严峻问题:“你能保证你的投资在25年时间内始终保持每年20%的增长吗?”
这个么,在中国似乎只有给人随时跑路印象的互联网金融能承诺10%以上的收益,虽然购买者可能要面对一个一旦公司跑路自家便血本无归的现状,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投资方式最后都集中到买房呢,一番推演下来,我们似乎也可以理解些了。
所以说对于国人们而言,与其说这是一本理财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唤起读者理财意识的励志书,理财书在国外的图书市场一向热门,西学东渐以来,自家听过看过的多半是欧美货,无论是大名鼎鼎的《穷爸爸富爸爸》,还是《小狗钱钱》,这十年来台湾、日韩的理财书在国内出版的也越发多起来,虽然比较令人叹息者是国内此类书籍还未见有何出色作品。或者也与综合大环境有关,大家大多都是持币面对通胀不知所措,或者一骨脑买房、做微商去者。股票、基金不懂,保险市场太乱,古董文玩更是深水井、烂泥塘,即使交上不少学费也未必能学到什么东西,获得什么收益。
最后离题一里的说一句,这本书的名字同一本国货《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极其相近,当然很有可能是国货版附骥攀鸿,山寨畅销书名,必须说这种事情国人一向擅长,但内容上往往都是判若云泥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