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很火,我非常好奇,为啥能这么火,而且能获得这么多名人的推荐。我之前按粗略翻过这本书,但给人感觉文字太生硬,偏学术化,有的句子太拗口,很难理解,可能这本书是偏学术研究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最近,我又耐着性子在读这本书,我这次阅读的感觉是,这样的书要细看、要反复地看,你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奥妙。里面举的很多实际的案例,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参照意义。
中国商人苗磊的故事
苗磊是杭州一位很有前途的商人,他接受过工程师的培训。2010年夏,他开始做起在当地各家公司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生意。而苗磊面对的问题是,他首先需要购买硬件和软件,而他只有在安装完系统后才能拿到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贷款给他。
有一次,他有机会竞标一份利润很大的合同,但他手上现金不够。然而,这一次的诱惑力非常大,他不顾一切参加了竞标。最终他竞标成功了,但他手上还是没钱,一旦这次发生合同违约,他的事业就将终结,甚至会背上巨额债务。
在绝望中,他决定玩一次更大的赌博。当时有一家国有企业的合同在竞标,苗磊知道,如果他中了标,就会得到一笔预付款,用这笔钱就可以完成之前已竞标成功的订单,然后,他可以用第一份合同赚的钱完成第二份合同。
他决定全力已赴地竞这次国有企业的标。他记得那天晚上,他在等待中标结果。那天,他很早就让员工下班了,一连几个小时,他一直在空荡荡的办公室走来走去。最后,他中标了,一切都如愿以偿。现在,苗磊正经营着四家公司。
摩洛哥农民希达的故事
哈福莱特是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希拉一直生活在这里。他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希达还有4头牛、1头毛驴和8棵橄榄树。他的一个儿子参军了,另一个儿子负责照看牲畜,而第三个儿子却整天无所事事。当地的正规小贷金融机构曾询问希达,是否愿意贷款多买几头牛,让他的第三个儿子负责照看。但希达解释说,家里的地太少了。如果买更多的牛,可能就没有地方放牧了。他说:“什么都不用买,我们拥有的东西已经足够了。我们可以把牛卖掉,还可以卖橄榄。这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假如希达能够接受贷款,他可以建一座牛棚,然后再买四头小牛,这样他就不用再到田里去放牧了,可以在牛棚里喂养它们。8个月后,他就可以将牛卖掉,并得到一笔丰厚的利润。
印尼阿万的故事
阿万来自印尼的万隆贫民窟,他和妻子在父母家的一间屋子里开了一家小店。开店的费用是靠当地的一家合作社贷款来的。在他们家小店附近还有两家商店。阿万和他妻子并不喜欢做生意,他们本来可以从合作社得到第二笔贷款,然后扩大他们的小店,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不幸的是,第4家商店出现在了他们的社区,由于这家商店商品齐全,他们的生意受到了威胁。
阿万是临时建筑工人,但他常常找不到活干。阿万妻子本来在家里抚养两个小孩,但沉重的生活压力,只能让妻子出去找活干。她本来想找一份工厂的工作,但她资质不够,工厂需要年轻、未婚或是有经验的工人。而阿万妻子没有这样的工作经验,因为她念完高中就开始学习当秘书,但最后没能通过秘书考试,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个职业。做点小生意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服装商人徐爱华的故事
徐爱华来自中国绍兴,她的父母都是农民,与所有人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手里几乎没有现钱。徐爱华非常聪明,村里决定送她去当地的一家时装设计学院学习一年。但当她培训回村时,村里领导却犹豫了,毕竟她才20岁不到,这样她只能失业在家了。
徐爱华不愿闲着,她决定自己做点儿什么。她借来了一个扩音器,在村里走街串巷,招收学做衣服的学生。她招收了100名学生,拿着收来的学费,她买了一台二手的缝纫机,也买了一些国有工厂多余的布料,开始教学。在课程结束时,她留下了8名最优秀的学生,并开了一家服装店。她们为当地工厂的工人制作衣服。一开始,她们都在徐爱华家里工作,随着生意扩大,徐爱华培训并雇用了更多的人,她们就搬到了从村政府租来的一栋楼中。
到1991年,徐爱华积攒了大笔做生意赚来的钱,可以购买更多的好设备。在8年时间里,她的固定资产总额增长了100多倍,每年增长80%。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了。不久,出口合同接踵而至。现在,她的客户有梅西百货公司、贝纳通公司、杰西潘尼公司和其他一些大型零售机构。
当然,徐爱华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更多平民创业的结果,都是以失败收场。
以上这四个案例,都是在书中提到的,给我们每个阅读者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两个中国的创业者,出身都很普通,但通过努力,加上好的运气和时代发展的红利,都跃升到了富人的行列。但来自摩洛哥和印尼的例子,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估计还生活在贫困之中。
联想到我们周遭的人,大部分人还是为了生活在努力,还是没有摆脱“穷”的状态。当然,这个“穷”已经不是指吃不饱、穿不暖了。
身边人的故事
小刘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他出道很早,小学刚毕业就出来闯荡社会了。内蒙古、宁夏、浙江、广东,他都待过。从装卸工、开吊车、送外卖到和开小店,他都经历过。现在,他在一个企业做搬运工。问他为什么不再到处走走了,他说,太累了,想找一份稳当的工作。
其实,小刘可以混得更好。只要他能掌握一份技能,钻研一下,可以做得更好。但小学毕业的文凭,不能助他获得更有体面的工作。
沈老板是做面料起家的,亿万资产没有,千万资产总有的。但财富爆发式的增长,让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养小三、跑赌场,成了他日常的消遣。养小三没有把他击跨,但澳门赌场把他击垮了。在澳门赌得巨亏,为了逃避追债人,沈老板失踪了。在经营得布厂,也只能转让。没有了当家人,全家陷入到了窘境。
阿锋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开矿后,也发了点小财。所谓男人有钱就变坏,说得一点没错。阿锋在娱乐场所认识了一个妹子,到最后妹子帮他生了个小儿子,最终被老婆发现。本来很好的夫妻生意搭档,矿也开不下去了。老婆为了报复阿锋,也勾搭上了一个富商。但富商就是一个骗子,把阿锋老婆的房产骗了转卖,最后音讯全无。阿锋现在和原配老婆各自生活,但失去了生意上的利润来源,又要负担两个儿子的生活费,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书中的精华观点
以上三个身边人的例子,只要认知上能提高一些,也许就能避免生活上的失败和窘迫。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最后,作者总结出5个方面,也许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意义: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当然,事情并不总是如此。要想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条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它必须是人们尚未知晓的;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可靠的。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而政府通过做一些正确的事情,穷人的生活就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类市场的兴盛不仅需要靠自身的努力那么简单,有时需要政府的支持。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如果表达正确的话,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改进。即使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改进的空间仍是巨大的,而在不好的环境下也有一定行动的空间。
第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容易的,却并不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
阅读的价值
这本书的出发点很高,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贫穷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个人、每个读者,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从这本书中汲取到对自己有用的观点。毕竟,每个人都不想贫穷,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性的观点,让自己与贫穷绝缘,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也是阅读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