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18岁。入睡难一个月。
初诊:
于1个月前因准备高考学习,精神紧张而出现入睡困难,寐而不实,多梦易醒,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乏力心烦,自服“安神补心胶囊”后无明显缓解。
现症,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气短,小便黄,大便不干。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不寐。
方用酸枣仁汤、百合知母汤合远志汤加减。酸枣仁30g,夜交藤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生龙牡20g,五味子10g,炒白芍10g,合欢皮10g,百合15g,知母10g,生地10g,栀子10g,麦冬10g,云苓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日1剂。
分析:患者为高考学生,学习压力大,肝胆不疏通,久之则郁,化热耗血,胆为清净之府,清瞻静谧,也为阴阳之气交通之路,血少而气热,则阳不交阴,入睡困难;肝胆气不得降,则见头晕头痛;胆热扰心而心烦,胆克脾胃而见乏力;安神补脑胶囊为补肾气而健脑安神之药,服之无利而反助热伤阴,小便黄则为其兆,膀胱已热。
是虚症而无实邪,只需清气养血、交合阴阳即可。酸枣仁助阴气、治烦心不得眠,夜交藤合欢皮交合阴阳、安神解郁;石菖蒲远志安定心神,茯苓安心除烦;生龙骨安降肝气,生牡蛎去荣卫虚热,五味子去虚热,白芍平肝柔肝;百合清热、安脾胃解乏力,知母栀子清心热,生地麦冬滋养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血得养虚热去,肝胆气降,神魂安定,诸症即去。
二诊:睡眠明显好转,头晕、头痛基本缓解,小便仍略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改夜交藤20g、云苓15g、生地15g。7剂,水煎服。
(文章仅供参考了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