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伊尹写出《汤液论》这部食养专著
巜吕氏春秋 适音》、《吕氏春秋 孝行览》中记载了他的食养食调之论
《山海经》里对食物的食疗作用有了更多的细致观察记录,其中的不少药物也有食疗作用。
《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是中医养生学的本源。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得到篷勃发展。
《淮南子》对后世养生学有一定影响。其提出形神气的联系和统一,提出要慎守三者
王充在《论衡》中论及生死寿夭、延年之道者近十篇
《神家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三品,注明久服后达到“耐老”、“增年”、“长年”、“不老”等效果的颇多,如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杜仲等沿用至今。
魏晋时期,出现了葛洪、陶弘景为代表的许多导引吐纳养生家,功法养生的发展大大充实了养生学内容。
唐代的孙思邈,在养生学发展史上,成为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
宋代陈直撰写的《养老奉亲书》,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食养食疗专著。贾铭的《饮食须知》也有较丰富的老年饮食调养内容。
明清鼎盛期,形成了全民性的养生文化热潮,强调动静结合以养生。
近现代弘扬期,《中医养生学》和巜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列入中医高校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