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持“万历新政”改革。
他是皇帝的老师,万历皇帝朱翊钧继位的时候才10岁,张居正从万历元年开始就大权独揽,一直干到十年之后累死了,享年58岁。
万历皇帝被挟持十年,20岁的时候熬出了头,终于可以想干啥就干啥了。
压抑太久的心情大爆发,想想当年不让花钱大操大办庆典,不让修建楼堂馆所,不让提拔外戚,恨得牙根疼。
抄家!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找了一个借口对他进行大清算,连张居正的老母及孩子们都不放过,情景很是悲催。
“一条鞭”法也被荒废,大明王朝中兴之后从此走向了衰亡。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刚开始主持工作,就从吏治下手上疏实行考成法。
先建立三本册子,分别在内阁、六科、六部备案,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务院、纪律审计监察、各部委。
层层传导压力,不停地对照巡视检查,没有达到90%硬指标的官员都要进行处理。
这就是抓干部的执行力,改变以往的“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现象。
要求政令一出中南的海就得“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早上下达的任务晚上就得执行,最高指示不过夜。
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做计划,设定完成时间,考核任务完成情况,事情与人挂钩,落实岗位责任制。
比如,万历三年未完成事件共计237件,对抚按诸臣54人进行了处理。
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巡按张守约、巡按肖廪,这么多位大领导都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被问责。
史料记载:户科给事中报告当月考核山东2名,河南9名官员征赋任务完成不足九成予以革职处理,另山东17名、河南2名官员受到降级处分。
一条鞭法者,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 量地计丁, 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 官为佥募。力差, 则计其工食之费, 量为增减; 银差, 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 悉并为一条, 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 故谓之一条鞭。
“一条鞭”就是将徭役折成银两,清理各种苛捐杂税,统一纳入田赋。
新的田赋一律以银两方式进行征收,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使得中间环节大幅减少。
配合新田赋的纳税申报,首先是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鱼鳞图册。
这项工作增加了额田230多万顷,打击了贵族和缙绅地主隐田漏报行为,朝廷的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用银两来统一进行结算,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理念,提倡农商并重,认为应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这对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
贤相?奸相?权相?
很多人认为张居正打小就聪明,能力强,但他很霸道,对同事们态度傲慢,喜欢端着架子摆谱,不是一个贤德的宰相。
张居正遭非议的主要问题是联络后宫,交结万历皇帝“大伴”太监冯保,为了不中断权势,由皇帝“夺情”,不为父丧守孝。
这些说明他还是想干事情的,不能下结论他是个“奸相”。
张居正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宰相,由于皇帝年龄太小,所以他成为辅相,他和历史上的改革家不同,他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张居正是一个“权相”。
高位不可久窃,大权不可久居
张居正身居高位,独揽大权,保证了“万历中兴”的改革顺利进行。
他早年跟随徐阶常年在朝廷内阁里混斗,深切体会到职场政治的残酷无情,曾经写到“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他曾预感过辞世后的下场不会太好,但是万万没想到是如此的极端不好,没有想到是被自己从小培养并辅佐的皇帝下令抄家。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当年明月
世事难料,改革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