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的两个女同事,每天都是被爸爸接送上下班。可是对于两个人的表现截然不同。
一个女同事,是不想被爸爸接送,无奈于爸爸执着,自己正在准备考驾照,等考到驾照就要自己手握方向盘了。
另外一个女同事,也是不会开车,对于爸爸的每天接送,性格随和温和的她几乎没有任何怨言。她也害怕开车,说因为方向感不好,也害怕行驶在拥挤的车辆。
有人说,这种被每天接送的感觉真好;又有人说,这种被安排的人生太没有主动权了,幸福感缺失。
被安排的人生,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不幸,对于随遇而安的人来也许是好事。
很多人在父母的安排下长大,选择兴趣班、选择职业、选择伴侣、选择生娃………按照父母的计划完成人生。
虽然这样的人生在父母经验的呵护下,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也失去了追求不确定感和探索未知的成就感。
父母力争为孩子安排了“安稳"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对孩子成长真的好么?
“稳定的生活”不稳定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做个公务员、老师、医生、银行………等国企单位上班 。
在安逸的环境里生活,人会本能地觉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你的心不安分,这份舒服被变成煎熬,这是能力配不上野心的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我们以为的稳定生活就是有个铁饭碗的工作,稳定的工作不是去到某个地方有饭吃,而是无论你去到哪都有饭吃。
想起以前在高速路收费口的36岁女员工听到被裁员消息时候说”我的青春都献给收费站了,要我现在学别的,我也学不会了。“这个是真话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很多人笑话她,不会居安思危,不会在空闲时间学习。可是生活中多少跟她一样以为稳定的工作,可以不用努力,安稳的做着工作,等着退休。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前进,稳定生活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因为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让自己稳定生活的能力。
界限感模糊,矛盾重重
想起微薄上“母亲藏起高考女儿身份证”的新闻,感到很震惊。一位“爱女如命”的母亲因为舍不得孩子离家读书,竟然藏起了孩子的身份证,企图把孩子“栓在身边”。
身边很多父母都这样,希望孩子能够永远留在自己身边,限制孩子向外发展。
重男轻女的缘由也就是因为女儿嫁出去,不能陪伴自己身边,而儿子是能跟自己一起住的。
现代也很多父母催婚的。现在逢年过节,越来越多子女不愿意回家,也是因为为了躲避父母的催婚和相亲安排。
似乎外面事业在成功,不结婚人生都是失败的。
父母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
都说没有界限感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杀手。
人于人之间的关系,或长或幼,或亲或疏,都应该有边界条。
只有把握好界限,父母和孩子才能彼此相爱,又能彼此独立,各自精彩。
让孩子选择为自己人生负责。
郑爽妈妈曾是一名普通职员,从小就喜欢唱歌。
年轻的时候,也想考过大学,专业的学习,然后成为一名歌星。
因为当明星失败,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加到孩子郑爽身上。
在郑爽五岁开始,妈妈为她准备了考“北影”的计划,各种培训班不间断的学习。
本是玩耍的童年生活,被各种培训班安排满。最终如愿以偿的当上一线明星。
郑爽从小到大被安排的人生。
因为长期的压制,郑爽成年之后一系列的古怪脾气,和阴晴不定的情绪。
最终郑爽从娱乐圈消失了。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过渡的干涉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失去选择自主权,本身就是一种剥削孩子自己去体验世界的残忍手段。
孩子自己去经历选择,才会慢慢行成独立的人格;孩子自己去选择,才会慢慢知道内心的追求;孩子自己去选择,才会慢慢体会担当和责任。
父母有能力让孩子过的更好,有能力让孩子借力是好事,但是选择权最终还是要交给孩子。
让即有握方向盘的自由,也有做副驾驶的快乐。前者是自爱,后者是被爱。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孩子每当想起父母的时候,内心充满力量,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