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刘墉是因为我的先生。在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我夸他会说话、有礼貌、懂得尊重人、沟通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他告诉我,他之前读过一些刘墉的书,学到一些东西,所以比较注意沟通的方式。
后来,刘墉的儿子刘轩出现在了一个很火的电视节目上,介绍他的时候难免会说到刘墉,于是我对刘墉的好奇又增加了几分。
久闻刘墉的名字,却直到近日才得空翻开他的书来读。原以为他的书是专门讲沟通的,读了《萤窗小语》才知道,这本书跟沟通并无关联,而讲的是一些人生道理和感悟心得。
书里的文章篇幅小,容易读。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他二十几岁时写的文章,因此运用了许多排比的手法,很多地方引经据典,也有很多跟画有关的文章,毕竟他是一个画家。以自己熟悉的东西为出发点,引申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这也是许多人的惯用的方式。
书里的道理并不难懂,甚至觉得没有太深奥的东西,但是对于一个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青年作家来说,这些感悟和心得读上去却有另一种意味。那是一种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过时,却又经久不变的东西。
重新读到这一类的文章,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曾在上学时听老师讲过或者自己看过类似的人生道理,那是年少时的记忆。
而陌生的,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很难再听人提起这样的道理了,现代人很少会静下心再去读这样的书,也不再有古板的老师或长辈再跟你讲人生。我们成年了,有了工作,会不断地被生活和工作推着往前走,我们的知识和认知也都在更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离那些久远的人生道理渐行渐远了。
比如珍惜光阴,比如读书交友,又或是持之以恒,又或是黑暗与光明、人生的坎坷,亦或是关注细节、尽善尽美等等。这些我们从小熟知的东西,到了今天竟几乎要被铺天盖地的新信息、新概念、新技能所淹没。
大城市里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接触新东西,手机里每天都有新更新的公众号和朋友圈,每天都会有新的APP,书店里也每天会有新上架的工具书、成功学、或是心灵鸡汤。
现代人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得满满的,快要不能呼吸,甚至有时想要安静一会,还得强迫自己丢开手机,不然就要被不断弹出的信息打乱节奏。鲜少有人能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喝杯茶,读一本有年代感、有理想有情怀的书。
说道理想与情怀,刘墉先生在书里经常会借用一些故事和诗句来勉励自己,也会写到一些生活中给自己启发的人物,会写到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价值。对比现代人的功利化和金钱至上,那个年代的理想和情怀更值得让我怀念。
如果能抽出时间,多看看那些有真正的理想和情怀的文字吧,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给自己一点点思考人生,滋养心灵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