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跟猫群的苹果老师约好面基。我们在星巴克见面,一身红衣服的苹果老师,显得特别自信、利落。我们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就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朋友见面,从线上走到线下,能更多一层了解,让我们有更多的链接。
没想到并没有抱着过多目的性的聊天,却给我解开了一些困惑。
苹果老师是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副业想做绘画心理学。已经尝试过几期亲子绘画心理学课程、兴趣类的绘画心理学课程。
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心理学跟绘画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新物种?
苹果老师告诉我,通常我们讲的“房树人”就是最简单,也最被广为人知的绘画心理学。
哦,这就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参加过的一个卓越父母课上,老师带领着大家画房子、树、人,通过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我们的心理状态。
原来这就是绘画心理学呀。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确定细分领域呢?
老铁对于细分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纠结,因为从过往的开课经历来看,亲子类的反而没有兴趣类的感兴趣的人多。而亲子类的却是她最擅长的。
我仔细想了想,好像自己对这两个都不是特别感兴趣。没有足够刚需到,我需要立刻花钱去学。
而老铁主动问我,我的领域是什么。当我跟她聊起我的情况时,我跟她说出了我的困惑。因为目前打造个人品牌,而我自己在一个团队里面,这似乎是有冲突。所以,我迟迟没有行动。
苹果老师居然一语中的告诉我,你在团队里更好呀。
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原先自己做线下的课程,两天两夜好几千块钱,做得也非常好。可后来他还是加入了一个团队。这说明,未来的趋势还是要团队合作呀。
听完这番话,我突然醒悟过来,原先我一直知道要团队合作,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我已经天然地拥有了这样一个基因。
这让我内心非常地雀跃,也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在目前的团队中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为团队拥有更大竞争力添砖加瓦。
时间飞快,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当我们分别时,我突然想到,想要了解市场,做用户调研,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吗?既然苹果老师已经做过几期课程了,那可以从过往的学员中去问卷调研,而当下已经推出的课程,可以往后推一推,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再大力推广。
这也是我目前一直在践行的用户思维。只有真正占据了用户的心智,我们才能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果然,线下一对一聊天,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启发。建立“自己人”,也是我们未来发展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这场面基只是开始,在未来我会链接更多老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你的每个赞,我都理解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