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10-1 小雅•谷风之什•信[shēn]南山(1)

《信\color{red}{[shēn]}南山》是一首祭祖祈福的乐歌。


  • **信\color{red}{[shēn]}彼南山,维禹甸之。畇\color{red}{[yún]}畇原隰\color{red}{[xí]},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终南山脉绵延长,是大禹治理的地盘。平展整齐的田地,后代子孙来耕种。划分地界开沟渠,田陇纵横四方展。

上天同云,雨\color{red}{[yù]}雪雰\color{red}{[fēn]}雰。益之以霡\color{red}{[mài]}\color{red}{[mù]},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冬日阴云密布天,雪花纷纷坠满地。再加细雨濛濛下,水分又好又充足。滋润大地溉四方,长我百谷多又旺。


\color{red}{[shēn]}:即“伸”,延伸。
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是。
:大禹。
:治理。
\color{red}{[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平展整齐的样子。
原隰\color{red}{[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曾孙:后代子孙。
:垦治田地。
: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
: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指冬季的天空。
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color{red}{[yù]}:下雪,“雨”作动词,降落。
\color{red}{[fēn]}:纷纷。
:加上。
\color{red}{[mài]}霂\color{red}{[mù]}$:小雨。
:充足。
:湿润,浓,厚。
:沾湿。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谷风之什》:谷风、蓼\color{red}{[lù]}\color{red}{[é]}、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color{red}{[cí]}、信南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