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
----有些看似是天赋的技能,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作者:MAY言欣语
天才是什么?天才本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经过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超越了大多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人们叫他天才,没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人。虽然说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的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在任何岗位的人,不经过反复的练习,是无法成功的,甚至面临的是淘汰或者离职。
人们又总是寄希望于有一个十分特别的东西,它可以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什么《7天精通》等等。。。。。。
直到我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和科学家普尔博士共同撰写的。书中讲述了艾利克森在几十年内通过研究采访了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专家:运动明星、顶级小提琴家、象棋大师、医生、记忆高手等等。他发现无论是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和能力最普遍的方式就是不断的练习,而只有练习也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练习的方法:专注,有特定目标,需要反馈,走出舒适区。
首先是通过莫扎特的例子,引出观点:有些看似是天赋的技能,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又通过一个记忆随机数字的实验,提出后天刻意练习对于学习一项的重要性。并通过医学方面的观察,发现大脑其实和肌肉,韧带一样,是可以通过练习、锻炼来提高能力、甚至改变外观。
这让我想起人们常说的一万小时法则,这本书讲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它打破了一万小时定律。因为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或许不需要1万小时,甚至超过一万小时。就如同当门卫,我们都知道这个门卫并不会因为守了一万小时的门,就可以说他就是杰出的门卫。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