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自找的

      你相信吗?你的痛苦、苦难大概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它。《与神对话》里有一句话:苦难与事件无关,但与人对事件的反应有关。事件只是事件而已,你对它的感觉是另外一回事。

      这一点也可以用心理学中的ABC理论来解释,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1955年提出,后来又被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A(事件):指外界事件或者刺激,也可以是内部的感受、想法、记忆等,是导致某种情绪或者行为的起点。

    B(信念):指个体对事件或者刺激的看法和评价,也就是他们的信仰或者态度。信念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C(情感/行为):指个体对事件或者刺激产生的情感或者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在ABC理论中,决定C的并不是A,而是B。简单说,就是真正决定事件结果或者行为反应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看法和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如果他的看法是“失败证明我一无是处”,那么他很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陷入痛苦中,备受折磨。但是,如果他的看法是“失败是契机,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那么他会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所以,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你感受到的痛苦其实更多的是你的价值观所带来的,而并非真实存在的。

    很多人一旦痛苦、焦虑,就喜欢从外在找原因,其实很多情绪都是你自己的认知问题造成的。别人给你制造的痛苦、外在的恶意评价,以及你觉得撑不下去的所有理由,本质上都是你自己选择在意它,把它放大的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